第二章 加祥往事(第2/3頁)

包斬說:“當然不相信,屍體是不會走路或爬行的。”

女記者張蕾說:“假如前面那個扛著魚竿的人是犯罪嫌疑人,跟在後面爬行的是四位受害者,他們為什麽不跑呢?”

包斬說:“他們很可能跑不了。”

孫大越說:“現在,疑犯還沒落網,案情需要保密,這些,你們電視台不要報道啊。”

女記者張蕾說:“放心吧,我只是好奇,隨便問問,咱們縣城出了這麽大的案子,大家都很關心,等到破案後,這些才會播出。”

孫大越說:“讓小包休息一下吧,他昨晚喝醉了,估計現在還頭疼呢,你留我個電話,有什麽事問我也行。”

女記者張蕾說:“好,你給我提供一些爆料,我請你吃飯。咱們接下來去哪兒,回公安局嗎?”

包斬說:“我們去找一個目擊者。”

那段監控視頻中,五個人排成一隊,緩慢地前行,最前面的那人穿著雨衣,中等身材,肩上還扛著一根釣魚竿,身後的四個人也穿著雨衣,如同蜈蚣一樣在地上爬,姿勢緩慢而奇特,一行人就這樣經過了縣一中的路口,當時下著雨,監控鏡頭被雨水打濕,拍攝到的畫面有點模糊。

視頻顯示的時間是淩晨三點,街上空無一人。

包斬想到了一個人,此人叫老楊,在路口開著一家早點鋪子,每天三點鐘就起床做生意,他很可能目擊了當時的情景。

每個學校門口都有一條小吃街,街道往往雜亂無章,一下雨就汙水橫流,餃子館挨著包子鋪,沙縣小吃旁邊是蘭州拉面,麻辣燙的香味和臭豆腐的臭味一起彌漫,鐵板魷魚發出的哧哧聲混合著雞排放入油鍋的噝噝聲。烤腸的機器還在轉動,鏟子剛剛翻起煎餅馃子,奶茶店裏貼滿了紙片,上面寫著學生的留言。

毫不誇張地說,學校門口聚集著一個人一生中最難忘最美味的小吃。

因為,畢業後就再也吃不到了。

因為,這些都包含著青春的記憶。

加祥一中畢業的學生應該不會忘記當地特色的小吃:糝湯。

糝湯,以山東省濟寧市為起源,流行於齊魯大地的京杭大運河沿岸,說是名吃,外地人其實並不知道。其湯為牛骨頭或者羊骨頭熬制而成,配以香料、蔥、姜,需大火燒煮幾個小時,把湯熬成乳白色。碗裏打碎一個雞蛋,澆上滾燙的大骨湯沖開,放上薄薄的熟肉片,再撒上香菜,淋上香油,色香味一應俱全。

這種骨頭湯,哺育了勤勞善良、樸實強壯的魯西南兒女。

老楊糝湯最早就是一個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木頭棚子,屬於違章建築。棚子上方原先掛著一塊招牌,早已被煙火熏得難以辨認原來的顏色,有一年,冬季的大風卷走了半邊牌子,現今只剩下“老楊”二字。

後來,老楊租了個小店,店門前有一口大鍋,放著幾個破舊的木頭方桌,小馬紮散落一地,老楊是這條小吃街上起得最早的人,每天三點就要起床熬骨頭湯。

十年前,這種湯如果不加肉的話賣一塊錢一碗,十年後,老楊還賣一塊錢。

十年來,房租漲了幾十倍,肉價漲了幾倍,老楊的糝湯從未漲價。

有人問老楊:“為什麽不漲價,是不是傻?”

老楊回答:“漲啥價,來我這裏吃早飯的都是些出苦力的人,都是些窮學生,你說漲啥價?”

無論春夏秋冬,老楊每天淩晨三點就起床生爐子煮湯。多年前,老楊還是小楊,最早在這裏吃飯的是一群出苦力的人,他們在東關火車站幹裝卸、在建築工地上打工,還有趕著馬車、驢車遠途拉貨的販子,吆喝著驢馬停好車輛。這群人根本不用和老楊說話,他們只要往小桌前一坐,老楊就端上一碗熱乎乎的糝湯,如果天飄著雪花,北風呼嘯,喝完這碗糝湯就會大汗淋漓,渾身充滿了力氣。然後上路,奔向他們的生活。

除了賣湯,老楊還做油餅。這種餅叫壯饃,非常壓餓,吃一個飽一天。

油餅要卷上大蔥和鹹菜,鹹菜是老楊媳婦兒腌制的,店裏有個大缸,裏面腌了滿滿一缸蘿蔔條和醬黃瓜,這些都是他家菜地裏種的,免費提供。

老楊對錢財看得很淡,他的糝湯店只賣一上午,過了中午他就關門下棋去了。

那一年高考的時候,老楊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所有參加高考的學生到店吃飯一律免費,每人一份油餅一碗糝湯。

高考的兩天時間,老楊的店裏擠滿了吃飯的莘莘學子,老楊的善舉緩解了高考的巨大壓力。學生向老楊致謝,老楊說:“孩子,別管考上了北大還是清華,以後多回家看看。”

老楊媳婦兒在旁邊嘟嘟囔囔抱怨:“這兩天免費吃喝,賠了多少錢,拼種(傻瓜)。”

老楊向媳婦兒吼一聲:“滾熊蛋,別顛憨(別不聽話),一邊子去,你落落嘛也(你添什麽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