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第2/9頁)

“倘若只是為了金錢,”馬克漢質疑道,“動機似乎也不會強大到這種分兒上吧。”

“不單單是金錢的力量。她真正的動機遠比對金錢的欲望深厚的多,客觀地說,這或許也是人性有關的動機中最為激烈的——恐怖而奇異的、愛恨交織、妒欲相融的殺人動機。像艾達這樣的身份,在那原本不正常的格林家族中完全陷於灰姑娘的處境,沒人瞧得起,被當做奴仆一樣使喚,還要讓她耗費掉自己的大好青春來照顧一個尖酸嘮叨的殘疾者;而且也只有這樣——正像希蓓拉所說的那樣——完全沒有其他的謀生道路可選。誰能理解,這十四年來,她默默承受了多少苦不堪言的待遇,而反過來她日復一日吸收著四周的毒素,滋養了她心中仇恨的種子,致使她最後仇視那個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員?僅僅是這些,足以喚起她那與生俱來的本性了。常人看來,她早就應該忍無可忍了,但另一個同樣強勢的因素加入了進來——她愛上了馮布朗醫生。這對於一個苦出身的女孩來說,是最常見的了。然而,希蓓拉獲得了他的愛。即便艾達真的不知道,她也一定懷疑他們已秘密結了婚。平日裏就對希蓓拉心存敵意,這種惡毒的、滲入骨髓的嫉妒更是與日俱增。”

“根據圖亞斯的遺囑,艾達是家族中唯一一個結了婚就不用被迫住在宅子裏的人。從這一點來看,她是最有可能將他們一網打盡得到一切,同時又能夠擺脫她那出於本能而不得不深深痛恨的人。因而她計劃滅掉整個格林家族以繼承所有的財產,並奪回馮布朗的愛。除了這一如此強烈的動機外,報復也始終貫穿著整個案件過程。但我認為,愛情的因素才是她這一系列罪行的根本驅動力。愛情給了她勇氣和力量,愛情令她心馳神往,引導她進入到一個迷幻的國度;在那裏,她願意為自己那瘋狂的渴望付出任何昂貴的代價。

“講到這裏,我們要溫習一些重點細節——你們知道,年輕的女仆巴登曾說過,有的時候,艾達的言行簡直是一個惡魔,並且還經常說出惡毒的臟話。實際上,這一細節為我們提供了一條線索,但在當時,誰會理會巴登的話呢?

“要探尋她這一殘忍的殺人遊戲的根源,就不能忽視那間被長年鎖閉的圖書室。長期的孤單獨處,整日厭煩不堪,被深鎖在這座陰宅之中,心裏的怨恨無法排遣——完全無法避免的,這位生活在仇恨幻想中的女孩發現潘多拉的遊戲也許也正適合自己。她弄到圖書室的鑰匙,並且很容易復制一把,這樣,那間圖書室就是她一個人的世外桃源了。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她在那兒發現了犯罪學的那些專著書籍。這些書不僅引發了她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也成為她發泄內心積郁的仇恨的一個惡毒的途徑,與她那殘忍的天性一拍即合。最後,她終於看到了葛羅斯的偉大著作,此時所有的犯罪技巧就以圖說與實例相結合的完美形式展開在她的面前——這本書對她來說,不再是為法官提供參考的資料匯編,而真真正正是一部殺手育成摘要!漸漸的,她那種令人恐怖的放縱計劃終於醞釀成形了。剛開始的時候,她只是想象著把那些謀殺的技巧付諸實踐,用在她所仇恨的人身上,這或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存在於幻想中的概念終於有了具體的形體。她發現這些殘忍的技巧都是可以被自己實際操作的,因而才引發了這一系列駭人聽聞的陰謀。她制造了令人不寒而栗的計謀,再以她那超乎常人的想象力說服自己付諸實踐。她向所有人描述逼真的場景,她那高超的演技,那些詭異的計謀——都只是她的恐怖夢工廠裏制造出的幻象而已。格林的《童話故事》——這也是我早先忽略的。對她而言,這並不是假裝做戲而已,而是被魔鬼附身般的盡情投入——她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生活在強烈的欲望與仇恨的火山壓力下——有許多年輕女子都曾經歷過。康斯坦絲·肯特的行為就使蘇格蘭場的人完全信服她是無辜的。”

萬斯又停了下來,抽著煙沉思著。

“讓人無法理解的是,以前古舊的典籍中充滿了各種具體的案例,我們為何卻視而不見呢?犯罪史中,有著無數類似於艾達這種境況的實際案例,她們無一例外也都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除了我剛才提到的康斯坦絲·肯特案,還有瑪莉·波伊兒、瑪德蓮·史密斯和葛瑞塔·貝兒。實際上,我們早該料到的……”

“別跑題了,萬斯,”馬克漢急切地打斷他,“你的意思是,艾達從葛羅斯那兒得到了靈感。可是,葛羅斯的著作是德文的,而你怎麽知道她的德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