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2頁)

真也是用盡心思了,藏得這麽隱秘,要不是這一晚做噩夢醒過來、恰好看到息壤拖拽姜孝廣、一咬牙跟過來看,哪會發現這裏頭的道道!

再困上一兩天,她和宗杭餓死了或者渴死了的時候,這息壤又會不慌不忙,舒筋展骨,把她們也給拖走。

拖去幹嘛呢?

洞口越縮越小,易颯飛奔向前,途中一個踮地騰躍,身子竄起,跟馬戲團裏的靈猴鉆火圈似的,嗖一下竄了過去,翻滾落地之後想也不想,反手把一串珠子扔向洞口——倒也巧了,這串珠恰被吞了一半,估計另一半正懸垂在外頭,像石壁裏長出穿了線的夜明珠。

*

姜孝廣被拖拽的身體還在前頭引路,通道不高,易颯得半躬著身體往前,好在這邊視物不是問題,越走就越亮……

終於出了通道口,易颯剛一擡頭,驀地愣住。

眼前所見,叫她通體冰涼。

怎麽說呢,這是又一個溶洞,規模似乎比船冢還要大,但沒法目測,因為從洞頂一路垂下一扇扇巨幅,有點像古代的染坊,曬杆垂下的布匹……

那幅寬和高度,她走在下頭,像蠕動的螞蟻。

易颯目瞪口呆地走上前去。

走近了才看清,不是布匹,是息壤形成的,一個又一個的小六邊形擠擠挨挨,像蜂窩裏單個的巢房,無數巢房匯聚成從頂至底的板狀巢脾,一幅幅的巢脾又構成了整個大的“蜂巢”。

或者更確切地說,息巢。

息壤的光爍動不定,每個巢房裏都躺了人。

擡頭看,姜孝廣的屍體正被那條息壤帶著,縮向高處的一個巢房,太高了,這個角度看,他的屍體像個豆莢,那條息壤像連著豆莢的細莖。

易颯的腦子裏一片混沌,近乎機械地走在巢房旁,像誤入了無邊無際的巨型貨艙,身側的貨架接天連地,迫得人喘不過起來。

她朝巢房裏看。

這一片,都是青壯年的男人,屍體保存得倒還好,效果跟養屍囦差不多,穿的都是古裝,看上去像戰袍,有些人要害處,還插著箭羽兵刀。

這是……朱元璋鄱陽湖破陳友諒?

水鬼對江流很熟悉,對掛水湖上的戰事也了如指掌:元朝末年,群雄逐鹿,到末了,只剩下兩支起義軍爭奪天下,一支是朱元璋的明軍,另一支就是陳友諒的漢軍。

當時,決定朱元璋勝出的最關鍵一戰就是鄱陽湖水戰,明軍二十萬,而漢軍號稱六十萬,這場對陣被稱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水戰,結果是朱元璋以少勝多,定了後續的天下大勢。

不過鄱陽湖邊的傳說裏,朱元璋是得了神助,據說水戰中,他幾乎兵敗被俘,這時候,水底有巨黿出現,救他於危難之中,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感謝巨黿搭救之恩,封它為“定江王”,還在湖邊建了定江王廟。

這定江王廟,就是現在的老爺廟。

這些青壯年的男人,服飾古舊,數量龐大,莫非是鄱陽湖水戰中沉湖的明軍或者漢軍?

易颯轉過一扇巢脾。

這一排又不同,有男有女,似乎是湖上討生活的漁民,赤腳短打,有的裹頭巾,有的剃光半個腦殼,盤辮子。

再轉一扇,意外地看到疑似日本人,穿皮靴、白襯衫,腰紮皮帶,也有穿軍服的。

一路看下去,又看到服裝趨現代的,汗衫、膠鞋、帶條紋的運動褲……

易颯隱隱有種感覺。

這是一直以來,在這片水域出事的遇難者,不敢說是所有人,至少是很大一部分。

怎麽會這樣規規整整、有序有列地排在這呢?

難道說,息壤在給這些人收葬?

水鬼素有“敬死”的習慣,死於風波惡浪的人,屍體能被妥善安置,不失為一件好事,但這情形,怎麽想怎麽不像……

易颯腦子裏忽然爆出一線火花。

它們。

它們來了。

她驀地毛骨悚然。

這“它們”,指的會是這些人嗎?這種被儲備的架勢,不像是要長久安眠,反而更像蓄勢待發。

它們來了,是指要死而復生?

也說不通啊,一小部分人想求長生可以理解,但這些巢房裏的人,從古到今,毫無共性,為什麽要收攏在一起復生呢?

正思忖著,背脊忽然一緊。

她聽到了鐵鏈慢慢拖動的聲音。

鐵鏈?

易颯心裏一動。

是姜駿嗎?應該是,在湖底時,她看到他腰間纏了鐵鏈,而且是鎖住的,沒有鑰匙或者趁手的工具的話,根本解不下來。

是他在走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