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混亂年代的懸案金伯利魯恩連環殺人案(第3/3頁)

【犯罪心理分析】

作為一樁懸案,金伯利魯恩連環殺人案的兇手成了當地警局的一塊心病,兇手甚至在1939年給警察局局長寫了一封信,這封信被許多犯罪心理專家研究過,證實這封信就是金伯利魯恩連環殺人案的兇手寫的。這是金伯利魯恩連環殺手唯一一次和警察聯系,這封信後來被刊登在克利夫蘭市的報紙上。

信件中,兇手提到警察可以放心地休息了,因為他已經離開了克利夫蘭市,到溫暖的加利福尼亞過冬。兇手還提到了被害人,說自己肢解人體的技術還不夠好,如果他的肢解技術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一定會在醫學界引起轟動。

兇手在信中表達了對那些被害人的不屑一顧,認為那些被肢解的被害人就像一堆被剁碎了的豬肉一樣,不會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什麽印象,也不會有人去懷念他們。這說明兇手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毫無悔改之意,也沒有什麽同情心,被害人的生命對他來說沒有什麽價值。此外,兇手還提到了巴斯德(1822~1895,歷史上公認的對人類最有貢獻的疾病預防科學家)和梭羅(1817~1862,美國著名超驗主義實踐作家,自然隨筆的創始者,代表作品是《在康科德和梅裏馬克河上的一周》和《瓦爾登湖》),把自己和這些先驅相提並論。

最後,兇手提到了自己的殺人動機,他殺人以及處理屍體,都是按照上帝的意願,讓那些被害人不再遭受痛苦。兇手還挑釁地對警察說,還有一個被害人的屍體沒有被找到,也將永遠不會被找到,因為兇手不想讓人們發現。兇手還說,或許在許多人的眼中他就是個冷血的、瘋狂的屠夫,但事實會證明他的理論,而且他已經有了一個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