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女魔頭艾琳·沃爾諾斯(第2/2頁)

警方通過對指紋的比對發現,被當物品上的指紋和一名被害人身上遺留下的血手印的指紋一樣,這是個名叫勞拉的女人的指紋。這些調查結果最後都被送到了國家犯罪中心。很快結論出現了,這些指紋都是一個名叫艾琳·沃爾諾斯的女人的,而勞拉、蘇珊和格林等名字都是沃爾諾斯為掩人耳目所選擇使用的假名字。

沃爾諾斯被捕之後,她的個人經歷立刻曝光了,成了媒體大肆宣傳的對象,畢竟女性連環殺手十分少見。人們在憎恨沃爾諾斯的同時,也對沃爾諾斯的悲慘經歷感到惋惜,甚至還有一對夫妻合法收養她為養女。

在沃爾諾斯接受審判的時候,引發了一場女性抗議運動,這些抗議者認為沃爾諾斯不應該被判處死刑,因為她是在用殺人來控訴和反抗男性世界的殘忍。沃爾諾斯的律師也充分利用了這點,希望法庭能駁回沃爾諾斯自己申請死刑的訴求。

在沃爾諾斯被捕之初,她告訴警方,她本不想殺人,但是那些讓她搭車的男人總是想強奸她或毆打她,出於正當防衛,她才開槍打死了他們,然後搶走了他們的財物。但在沃爾諾斯決定接受死刑時,她就主動否認了這些說法,說自己在撒謊,她就是十惡不赦的殺人犯,殺人和搶劫是她的營生。

一心求死的沃爾諾斯在死刑牢房裏等了10年之久,都沒有等來死刑,按捺不住的沃爾諾斯就寫了一封求死的信件,寄到了佛羅裏達州法院。在這封信中,沃爾諾斯請求法院撤掉給她指派的律師,並且希望能盡快執行死刑,因為生命對她來說已經沒有了意義,她想要在真相大白之後,能心無愧疚地去見上帝。最終,沃爾諾斯的申請得到了批準。

【犯罪心理分析】

在沃爾諾斯的個人經歷中,她悲慘的童年和青春期都和許多男性連環殺手十分相似。在沃爾諾斯的案件中,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即她的謀殺可能會包含暴力,但卻不會有性的元素存在。也就是說,沃爾諾斯在殺人的時候不會體會到性高潮,她的殺人動機也跟性無關。雖然沃爾諾斯來自社會底層,但她卻是女性連環殺手中的佼佼者,她不僅殺死了多名男性,而且采用的手段也是攻擊性比較強的槍擊。通常情況下,女性在殺人的時候,不會采用暴力或攻擊的手段,她們會選擇下毒。這或許與女性在體力上不如男性有關。

那些被沃爾諾斯殺害的男性,雖然身中數槍而亡,但卻並未受到折磨,警方也沒有在被害人的屍體上發現折磨和分屍的痕跡。盡管那些被害男性的財物都被沃爾諾斯搶劫一空,但沃爾諾斯的殺人動機顯然不僅僅是為財。如果沃爾諾斯只是為了搶錢的話,那麽她為什麽不選擇女性或孩子下手,這樣的對象更容易得手?在沃爾諾斯的殺人經歷中,有兩個不可忽視的元素,即憤怒和報復。

沃爾諾斯對於男性似乎一直心存恨意。她從小就被父親拋棄,據說她的外祖父還經常打罵她。後來,在沃爾諾斯14歲時遭到了強奸,並且懷孕,不得不把孩子生下來。在沃爾諾斯之後的生涯中,她遭受了多次強奸。沃爾諾斯還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生活,她與丈夫之間的相處也基於金錢。這段婚姻生活還不如沃爾諾斯和莫爾的同性戀。在這段同性戀中,沃爾諾斯占據著主導地位,似乎還肩負著掙錢養家的責任,可見對於這段同性戀經歷,沃爾諾斯還是比較看重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沃爾諾斯15歲時就開始被可卡因和毒品所控制,她大部分的開銷也都在毒品上。毒品在殺人行為上起到了一種很強的輔助作用,這或許就是沃爾諾斯變得那麽具有攻擊性的原因之一,畢竟人只有在憤怒和報復動機的驅使下才會變得十分具有攻擊性,而毒品則會讓一個人對憤怒和報復欲望的控制力大大減弱。據FBI的調查,不少連環殺手在殺人前都會吸毒,有些連環殺手甚至會在作案前大量地吸食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