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被狗驅使的山姆之子大衛·柏克威茲(第4/4頁)

在柏克威茲作案的時候,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即他曾經留下了一封信,並且自稱“山姆之子”。柏克威茲這麽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向警方挑釁和炫耀,因為他渴望得到關注,希望看到自己的事跡能刊登在報紙上,這樣會讓他覺得滿足。如果柏克威茲所犯案件不被報紙刊登和關注,那麽他會繼續作案,希望能得到關注。如果柏克威茲得到了想要的關注,那麽也會鼓勵他繼續作案,以得到更大的關注。總之,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將其緝拿歸案。

FBI認為,此種類型的罪犯,他的童年一定遭到了遺棄或虐待,沒有從家人那裏得到應有的關愛和重視,從而造成了心理的扭曲。這種渴望成名的罪犯在連環殺手中十分常見。

當然不是所有被虐待或遺棄的兒童都會變成連環殺手。有著被遺棄或虐待童年經歷的人,他會覺得自己無能為力,為了彌補心靈的缺陷,他們會盡力想辦法贏得外界的關注。有的兒童在成年後會成為商人等成功人士,但有的卻成了連環殺手。這些連環殺手通常都生活在社會的邊緣,不被人們關注。

此外,柏克威茲還具有一個大多數連環殺手共同的人格特點,即缺乏同情心。同情心可以讓我們對他人的痛苦和恐懼感同身受,但連環殺手顯然不具備這種能力,他們覺得殺人和打死一只蒼蠅一樣。連環殺手也不會覺得殺人是件多麽殘忍的事。

連環殺手被捕之後,往往會成為眾星捧月的采訪目標,因為人們都很好奇他們的作案動機。但是答案卻讓大多數人無法接受,因為連環殺手覺得殺人可以讓他興奮,甚至還能體會性高潮的快感,“山姆之子”在殺人時都會出現勃起的情況。此外,他們也不會有愧疚。如果一個人因為殺人出現了愧疚心理,那麽他就不會連續作案。

在柏克威茲被捕後,他成了一名基督徒,並且為自己的殺人罪行而懺悔。有不少人認為,柏克威茲的此舉並不是真心實意的懺悔,只是為了引起關注。因為連環殺手不會內疚,更別提懺悔了。就好像泰德·邦迪所描繪的連環殺手的內心世界一樣:“你們永遠不會理解一名連環殺手,他們生活在一個無助和沒有希望的世界裏。連環殺手想要得到解脫只有兩條路可選,要麽死亡,要麽被捕。”

在柏克威茲被捕後,他想要讓警方認為自己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從而逃脫法律的制裁。在柏克威茲被捕之前,他曾經自稱“山姆之子”給警方寫過信,那時警方也誤認為他是精神病。雖然有些連環殺手患有嚴重的精神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會有暴力傾向,但柏克威茲顯然不在此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