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雙面BTK殺手丹尼斯·雷德(第2/4頁)

這一年,當地的媒體收到了BTK殺手的最後一封信。BTK殺手在信中提到了自己的殺人動機:“我的大腦中居住著一個惡魔,這個惡魔會替我選擇被害人。我每次殺人時也不知道被害人的身份,只有在讀了報紙後才能知道。或許警察可以幫我阻止腦中的惡魔,但我自己卻無法阻止。”

這封信看起來好像是BTK殺手在懺悔一樣,從此之後BTK殺手就好像人間蒸發了,再也沒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直到2005年被捕。但BTK殺手所帶來的恐怖陰影卻籠罩在當地許多年,當地人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檢查電話線,如果電話線被切斷,那麽就說明自己已經被BTK殺手瞄上了,於是就會跑出去。許多女性每天下班之後,都會盡快趕回家中,然後把門窗都鎖好。BTK殺手把這裏的夜晚變成了一座寂靜的鬼城,夜晚時分基本上沒有人敢出來散步。

為了防止命案再次出現,警方也開始宣傳安全防範意識,警告當地的居民一定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對於當地人來說,安全防衛系統成了必需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警方漸漸放松了警惕,因為BTK殺手再也沒有作案,也沒有人知道他是否還活著,警方甚至懷疑BTK殺手或許是因為其他罪行被關進了監獄。

對於當地警方來說,BTK殺手對他們而言不僅是陰影,更是恥辱,BTK殺手成了他們辦事不力的象征,讓他們擡不起頭來。為了能把BTK殺手追捕歸案,當局不僅出動了大量的警力,還讓聯邦調查局也介入破案。1983年,美國警方發出了一道追緝令,還成立了一個破案小組,專門針對BTK殺手。這個破案小組在美國的許多城市搜集嫌疑人的血液和DNA樣本,但結果都是一無所獲。

BTK殺手在沉默了30年之後,突然向《維奇塔鷹報》報社寄了一封郵件。在郵件中,他自稱是警方通緝的BTK殺手,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他還寄了四張照片,其中三張是被害人屍體的照片,另外一張照片則是被害人的汽車牌照。在隨後的幾個月內,當地媒體和警方又收到了幾封自稱是BTK殺手的信件,而這些信件都被送到美國聯邦調查局進行核實,核實的結果是這些信件都是真實的。

在一封信中,BTK殺手還提到了自己的情況,他說自己是1939年出生的,在20世紀60年代時曾經在軍隊服役。BTK殺手還說自己從小就十分喜愛火車,甚至到了癡迷的地步,不惜把家搬到鐵軌附近。BTK殺手的信件中還提供了更多線索,例如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電子機械師;他有個名叫蘇珊的表親搬到了密蘇裏州居住;他和一個名叫彼得拉的女人很熟,彼得拉有個妹妹叫蒂娜。警方認為BTK殺手寄信的目的就是挑釁,但實際上BTK殺手只是為了成名。

BTK殺手還十分喜愛文學,曾經寫過不少詩歌,在20世紀70年代,他的兩首詩還被發表了,其中一首名為《南希之死》的詩歌中所描述的南希就是他的被害人之一。警方根據BTK殺手的詩歌風格鎖定了一位教授,但這位教授已經在幾年前去世了,這條線索便斷了。

不久後,警方又找到了一條線索。這條線索是美國一家廣播公司提供的。這家公司旗下的一家電視台也收到了BTK殺手的來信,這封信更像是BTK殺手的自傳錄,不僅有章節還有小標題,他還給這封信起了一個名字,即BTK殺手的故事。在信件的結尾處,BTK殺手寫道:“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嗎?”有人分析,BTK殺手想為自己寫一本自傳,而自傳的結局就是他被警方抓住。

根據BTK殺手的種種作為,警方開始意識到,BTK殺手是個渴望成名的人,不管這個名到底是好還是壞。了解到BTK殺手的這一願望後,一名警察便在媒體上公開表示自己願意和BTK殺手交流,這麽做的理由就是希望BTK殺手能在成名的誘惑下漸漸浮出水面。

從2004年開始,BTK殺手雖然沒有作案,但卻總是和警察保持著聯系。在頻繁的聯系中,BTK殺手開始漏洞百出,讓警方掌握了許多有價值的線索。有一次,BTK殺手居然問警方:“警察能不能通過電腦軟盤追蹤到使用者的具體情況和地址?”如果警方回答不能,那麽今後BTK殺手就要通過電腦軟盤來和警方溝通了。在這個問題上,警方選擇了撒謊,告訴BTK殺手,他們無法根據電腦軟盤進行追蹤。讓警察意外的是BTK殺手居然相信了,不久之後一家電視台就接到了BTK殺手寄來的信封,信封中有一個軟盤。通過這個軟盤,警方順藤摸瓜找到了一個名叫丹尼斯·雷德的嫌疑人。再加上調查小組所搜集的嫌疑人DNA樣本的工作已經完成,最終在電腦的幫助下,警方發現DNA的樣本和雷德很相似。在抓捕雷德的過程中,雷德的女兒也出了不少力。

在雷德被逮捕之前的半個月,他的女兒突然向某新聞網提供了一條爆炸性的消息,她懷疑自己的父親就是那個被警方追捕了30年的BTK殺手。警方還對雷德的女兒進行了DNA檢測,結果顯示她的DNA和多起兇殺案現場所留下的DNA樣本十分相似。2005年2月26日,警方潛伏在了雷德的住所附近,並在不遠處的公路上將雷德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