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夜間撒旦理查德·雷瓦·拉米雷斯(第3/4頁)

作為來自墨西哥的移民,拉米雷斯受到過美國人的歧視。在當時的美國社會,種族歧視十分嚴重,黑人和移民等人群在美國都屬於弱勢群體。在這種不公平的環境下長大的拉米雷斯對社會存在一種抵觸和仇恨的心理,後來這種心理漸漸扭曲為對撒旦惡魔的崇拜。在美國社會,撒旦這個象征惡魔的宗教形象是被人們所厭惡的。因為美國的主流文化和信仰不允許撒旦這樣的惡魔存在,有些青少年在叛逆時期也會出現崇拜撒旦的現象。

拉米雷斯對撒旦的崇拜漸漸發展到了變態的地步,他不僅在法庭上高喊“撒旦萬歲”,還在接受審訊時大放厥詞:“你們根本不了解我,你們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這樣做。你們的認知根本無法理解我,我已經站在了神聖和邪惡的邊緣外。你們眼中所謂的文明社會實際上都是由偽善和道德的教條組成的。你們不僅撒謊和懦弱,而且也同樣滿懷仇恨,就好像地球上的蠕蟲一樣,讓我覺得惡心無比。世界上所有的政府在殺人時都會打著國家或上帝的名義。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行為標準,我就是要報復,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隱藏著魔鬼。”後來拉米雷斯還成了社會閑散人員心中無政府主義者的偶像人物。

這種扭曲的仇恨漸漸發酵,最終被拉米雷斯的堂兄麥克給激發出來,讓拉米雷斯成了一個殺人魔。對於拉米雷斯來說,麥克就是自己的偶像。麥克曾經參加過越南戰爭,回到美國後很快就染上了毒癮,還拉著拉米雷斯一起吸毒,他會向拉米雷斯描繪殘酷的戰爭場面,甚至讓拉米雷斯看他在越南拍攝的色情照片。這對拉米雷斯來說很刺激,所以他總是去找麥克,也喜歡和麥克待在一起。

有一次,麥克的妻子正好撞見兩人吸毒,就開始發牢騷。剛剛進入毒品所帶來的興奮狀態中的麥克突然變得異常憤怒,就給了妻子一槍。當時拉米雷斯也在場,他不僅目睹了一個活生生的人在自己面前突然死去的景象,就連鮮血都濺到了拉米雷斯的臉上。當時,麥克就要求拉米雷斯對這件事情保密。後來麥克雖然被逮捕了,審判結果很快出來了,麥克是無罪的,理由是麥克的精神狀態錯亂。在這件事情上,拉米雷斯保持了沉默。這倒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基於對麥克的承諾。

後來拉米雷斯還曾經回到過案發現場,他同母親一起去收拾麥克的東西。在拉米雷斯的回憶中,當時他覺得空氣中還散布著的血腥味讓他覺得非常興奮。

除了麥克之外,拉米雷斯的哥哥也開始把他引入歧途。在兇殺案發生後不久,拉米雷斯就開始偷東西,還在一位哥哥的指導下練習偷盜,在偷盜上越來越順風順水。很快,拉米雷斯又找到了一個吸毒的夥伴,是他的另外一個哥哥。先前,拉米雷斯只和麥克嘗試過大麻這種成癮性較弱的毒品。現在,拉米雷斯開始嘗試搖頭丸、迷幻蘑菇、天使粉等一些讓人更興奮且成癮性更強的毒品。後來,拉米雷斯便對可卡因上癮了,並開始用注射這種能讓人感覺更加強烈的方式吸食毒品。

除了毒品之外,恐怖、血腥的電影和重金屬音樂也成了拉米雷斯的所愛。後來在拉米雷斯作案時,他總會在殺人後播放自己喜愛的音樂,還會邊吃東西邊在周圍塗上撒旦的標志。這是因為拉米雷斯自認為是“撒旦的門徒”。在拉米雷斯18歲時,他讀了一本書——安東·拉維的《撒旦聖經》,從那以後,撒旦便成了拉米雷斯的偶像。後來,拉米雷斯還專門到舊金山去拜師,在那裏正式成了撒旦的門徒,在舉行儀式的時候,拉米雷斯甚至感覺到了來自撒旦的觸摸。

與此同時,拉米雷斯也切斷了與家人的聯系,他的生活開始變得越來越糟糕,甚至到了撿垃圾為生的地步。有一次,他的姐姐在洛杉磯汽車站附近的廉價旅館找到了他,當時的拉米雷斯還沉溺在可卡因帶來的快感中。

拉米雷斯的第一次殺人和激情犯罪比較相似,所謂激情犯罪,就是指一個人在某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因為心理失衡和情緒失控而產生的犯罪行為。那天晚上,拉米雷斯像往常一樣入室盜竊,他的目的只是為了偷點兒值錢的東西。但是拉米雷斯卻沒找到什麽值錢的物品,為此他很憤怒,便一氣之下殺死了主人——一個79歲的老婦。拉米雷斯在奸屍後便心滿意足地離開了。此後,拉米雷斯沉寂了一段時間。但他還是控制不住殺人的沖動,便開始不停地殺人,而且越來越頻繁。拉米雷斯還殺過兩名華裔美國人,其中一名被害人是30歲的女子,她叫余彩蓮,在深夜遇到了拉米雷斯,身中數槍而亡。還有一個名叫梁美姍的女孩也遭到了拉米雷斯的毒手,當時她只有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