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套在女人皮中的男人愛德華·西奧多·蓋因(第4/4頁)

不論怎麽說,奧古斯特都是蓋因生命中的唯一,是他的依賴,也是他的信仰,甚至在蓋因的心目中,奧古斯特就是永生的。所以蓋因才會不停地拼湊出一個奧古斯特,甚至想變成奧古斯特。

另一部分專家則認為,蓋因是憎恨奧古斯特的,這份憎恨就連蓋因自己也沒有發現。蓋因之所以選擇中年婦女以及和母親相貌相似的瑪麗和沃頓夫人下手,就是源於對母親的憎恨。因為殺人和肢解屍體都是充滿憎恨的行為。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著名犯罪心理學家約翰·道格拉斯在得知蓋因的案件後,也進行了一番研究,最終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蓋因的案子主要涉及了兩起謀殺,從這兩個謀殺場景中我注意到,雖然兇手把屍體移走了,但並未做出任何善後的行動,例如擦幹凈地板上的血跡,或是在殺人後藏起來。在沃頓夫人的被害現場,有許多血跡,這說明被害人已經當場死亡,但警方卻並未發現屍體,那麽兇手為什麽移走屍體?通常的解釋是,移走屍體可以避免警方的追查。但這種解釋顯然不適用於蓋因的案件。如果兇手移走屍體是有其他原因,那麽兇手很有可能是一個精神病患者。”最終蓋因被診斷為慢性精神障礙。後來蓋因便成為許多影視劇的原型人物,例如希區柯克的《驚魂記》、托馬斯·哈裏斯的《沉默的羔羊》等電影中的恐怖殺手的形象都取材於蓋因。但不同的是,這些電影中的連環殺手一般是非常兇狠的形象,攻擊性很強。但蓋因在現實生活中卻是一個溫和的老實人。

雖然奧古斯特應該為蓋因的犯罪行為負責,但這也不能全怪在奧古斯特的身上。蓋因的哥哥亨利雖然也接受了一樣的教育,但他卻可以及時地意識到蓋因對母親的依賴不對,並且反抗母親的霸道。《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也是個對母親十分依賴的人,他父親在他出生前就不幸去世了,從此之後,對亞當·斯密的教養重擔就完全落到了母親瑪格麗特的身上。亞當·斯密的性格和蓋因也比較相似,都不善於人際交往,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甚至還有抑郁症的傾向。在母親去世後,亞當·斯密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而無法自拔,他的健康狀況也開始惡化,6年後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