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1935年,芝加哥。

但約瑟夫並沒想出什麽主意;於是三周以後,麗娜登上了一艘駛往紐約的輪船。她郁郁寡歡,而且暈船,只好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甲板下面——這個旅途真是度日如年,她發誓永遠也不再乘船出海。一旦進了紐約,過了海關,她就按照姑媽信上的指示,坐上了開往芝加哥的列車。

“姑媽”厄休拉在火車站接她。厄休拉身材瘦削,淺黑型膚色,淡藍色眼睛;姑父名叫賴因哈德·斯坦納,數學教授,老家是雷根斯堡1的;五年前,賴因哈德獲得了芝加哥大學提供的教職,他們就來到了中西部2。此刻她倆乘出租車,來到一個名叫“海德公園”的小區;小區不僅寬敞,而且綠樹成蔭。還在車上,麗娜就發現厄休拉精明能幹、頗有頭腦,但也並非刻薄之人。很顯然,她對麗娜的人生已經作了規劃。

“你先要參加英語強化培訓……”她說,“包括打字,才能找到工作。當然啦,我們會借錢給你,等你工作以後慢慢還我們。賴因哈德在學校裏有些關系,等你培訓合格以後有可能幫你找到工作。目前經濟持續疲軟,只要能找到工作就算很幸運了。”

麗娜連聲道謝,凝視著窗外。不錯,她已經16歲了,許多德國女孩都在這個年紀離開了學校,不是工作,就是嫁人;但她還有一些期待——不是期待,而是希望——真想再讀一兩年拿到一個文憑;並不是她還不想進入成年人的世界,而是這個成人世界來得太快太突然了。僅僅三個星期以前,她還在柏林動物園裏和約瑟夫偷偷親吻,此刻,青少年時代就已經結束——真想把眼淚全都眨回去!

接下來的六個月,滿滿當當的英語課、秘書課,也常收到家裏來信。約瑟夫定期寫信來,告知他的情況——他在家自學,學做飯菜,每天散步,走很長的路。他聲稱非常想念麗娜,他愛麗娜永無止境。麗娜的父母來信總是好消息,從不提起如何應對希特勒對他們的迫害。然而,麗娜明白,好消息越多,情況就越糟糕。因為她常讀報紙。麗娜回信請求他們離開柏林到布達佩斯、巴黎或紐約。但他們從未提到過要離開德國,至少在回信中沒有提到。

不過,眼看就要到猶太教3的新年了,德國的來信卻越來越少;終於,到了12月,約瑟夫來了一封信:

你真應該慶幸逃出去了!這裏的情況十分糟糕!我爸媽已決定去布達佩斯。你在美國,可能不大了解這兒的情況;可是,就在九月份,希特勒通過了《紐倫堡種族法》4,剝奪了所有猶太人的公民權,我們現在成了希特勒帝國的“臣民”。該法還禁止猶太人與雅利安人通婚或有性關系,也不能雇傭雅利安女人做家務;而且還規定,只要祖父輩有三、四個猶太裔血統者都算是完全的猶太人。

於是,現在人人都在為某人到底是完全的還是部分血統的猶太人而爭辯不休。這很重要嗎?至關重要!我爸說,待在這兒,就是等死。而且他們還在制定更加苛刻的法律。我們和罪犯沒有區別,就因為我們是猶太人!簡直無法相信!

爸媽在布達佩斯的朋友給我們找好了房子,但顯然房子很小,我們過幾天天就要出發。我想你想得好苦啊,簡直要絕望了!

好久都沒見到你爸媽,他們可能早就逃出去了吧?

第二天她收到媽媽的來信。很奇怪,不像約瑟夫的信裏說了那麽多,什麽情況也沒說,還是以前常說的那些雞毛蒜皮的事。麗娜立即回信,問他們怎麽還不逃出德國。他們和約瑟夫交談過嗎?她再一次乞求父母離開柏林。然後哭了一場。

此後再無回信。

1 德國東南部城市。

2 指美國中西部,包括地理上中北部的12個州,芝加哥是中西部最大的城市。

3 猶太新年的開始是猶太歷的每年七月初一,一般在公歷9月到10月之間。

4 又稱《紐倫堡法案》,指納粹德國1935年9月15日起通過的一系列剝奪猶太人權利、迫害猶太人的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