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蒼雷引 第二章 法會疑雲(第2/8頁)

高劍風悶哼一聲,白袍鼓蕩,肩頭已破開幾處裂口。小十九劍眉倏揚,長劍幻出道道白色劍芒,劈向黃金光明。

“不好,”袁昇見高劍風居然要以劍術對抗法陣,不由喝道,“小十九,快回來!”

尖銳怪聲如爆豆般響起,高劍風整個人已化成了白色光團,在一片黃光中遊走不定,所過之處,劍影黃芒交擊,蕩出密集勁響。

猛聽雷霆之聲震耳欲聾,一道白影遠遠飛起。袁昇身形一晃,飄然掠過,探掌輕輕巧巧地將高劍風接下。高劍風這時上身白袍碎裂多處,肩背處裸露出雪白肌膚。

“十七哥,對不住,”高劍風羞憤之下,臉色殷紅如血,對袁昇道,“小弟給靈虛門丟臉了……”

“沒有大礙便好!”袁昇神色淡然,心頭卻是微凜,隨即想到,大唐原本有五大道門,分別為靈虛、劍仙、混元、昆侖和紫電五門。但昆侖門上一任宗主包無極被著名刺客“天下第三殺”暗殺,聲名大損,雖然後繼宗主蕭赤霞全力舉振宗風,卻仍是被別有用心的好事者排除在外,於是便有了“四大道門”之說。

而如今,在這玄門最隆重的玄真盛會上,如果靈虛門無人破得了這閉門羹法陣,那麽很可能也會從四大道門中除名。

“袁將軍,你是萬歲欽點的法會術師,我瞧就不必……”李隆基也看出了法陣兇險,暗示自己要用官方身份壓制宣機。袁昇卻一笑搖頭,默然抽出了春秋筆,大踏步向前行去,每走一步,都會以金筆淩空虛點。

筆下光影閃爍,隱隱似有龍蛇躍動。

行到緊閉的宮觀門前,袁昇的春秋筆便慢了下來,每一筆都沉穩如山。說來也怪,門上那恐怖金光居然沒有耀出。

隨著袁昇最後一筆玄之又玄地點出,空中忽然光影閃爍,但見蒼茫遠山,郁郁碧樹,巍峨觀門,連綿宮墻,一幅真實而又靈動的畫卷憑空顯現。

旁觀眾人嘖嘖稱奇之際,空中的神奇畫卷忽然源源不絕地向宮門匯聚而去。

“天地如此壯闊,何來內外之分!”一聲長吟間,袁昇身影也模糊起來,他的襟袍須發甚至都變得墨意淋漓,儼然已化成了畫中人。

吟聲才落,他已穩穩站在了天瓊宮的門內。同一刻,身後天瓊宮那緊閉的大門轟然打開。

“視天地如畫卷,收放自若,無內無外,果然不愧靈虛門下第一人之稱!”門外的宣機國師悠然長笑,望向袁昇的目光卻復雜至極。

龍隱國師手搖羽扇,也笑道:“鴻罡國師得徒如此,夫復何求!”他相貌儒雅清臒,聲音卻有些粗豪。

“幸不辱命,靈虛門袁昇,見過諸位前輩。”望見幾大高道射來的敬佩目光,袁昇的心神一陣舒展。

這次玄真法會,朝廷實際派出了三位主持,宣機身為第一國師,又是天瓊宮的地主,自然位列首席,另一位國師龍隱也出山趕來相助,但他二人更多是代表術師。而袁昇雖是第三主持,卻因有辟邪司首腦的四品中郎將官職,實則才是代表朝廷之人。所以袁昇這次破陣,也是三大主持之間隱隱的一次較量。

“郡王,請吧!”宣機再向李隆基微笑恭請,天瓊宮內鼓樂之聲大作,十二名小道童位列大門兩側奏樂相迎。

一行人剛剛進得大門,天瓊宮的大門咯吱吱轉動著,就要再次關閉。

忽聽門外傳來一聲遙遙的呼喊:“等一等,請給鄙人一個機會,請給鄙人一個機會,拜托了,拜托了!”

一道微胖的人影如飛而至,轉瞬間就到得天瓊宮門前。

宣機國師回過身來,冷冷道:“來者何人,難道要擅闖玄真法會?”

那人趕到門前,很恭謹地叉手行禮,朗聲道:“實在遺憾,鄙人日本國遣唐執節副使橫山和樹,素來仰慕大唐道家文化,特來觀瞻學習,請多多關照。”

這是個壯碩中年,黑臉長須,雖是日本遣唐使節,卻不是東瀛打扮,而是入鄉隨俗地穿著一身儒服,襆頭又高又挺。他行禮的姿勢非常標準,規規矩矩地叉手,神態恭謹。

跟著,又一個清瘦青年奮力奔到了橫山和樹的身後,也大口喘息著施禮道:“在下周全,日本國遣唐使節的通事,請……多多指教。這是朝廷給我們開具的文書憑證。”說話間規規矩矩地遞上來一份文書。

通事就是翻譯,清瘦青年名叫周全,應該是個唐人,倒是人如其名,長得模樣頗為周正。

要知當時大唐的文化燦爛輝煌,冠絕當代,對日本的吸引力極大。日本舒明天皇自貞觀四年就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此後來唐學習的遣唐使團絡繹不絕。日本的遣唐使使團官員分正使、副使、判官、錄事,遣唐使入唐後多要四處參訪學習中土文化,至少要待上一年半載,學有所成後才離唐歸國。但因為日本國的遣唐使團人數越來越多,每次都增到了五百人以上,其成員便只有少數幹員才被準許進入京師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