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天魔煞 第八章 道魔之爭(第4/6頁)

袁昇苦笑道:“天魔的真身?我一直以為,所謂天魔,只是一個傳說……”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個魔,即為天魔。在道家和佛家,一般理解為一種可擾亂人心的神秘力量。但當年開唐國師袁天罡,卻曾給先父講過一段關於天魔的遠古典故……”

瞿曇大師示意袁昇將那碗熱騰騰的草藥遞給他,一口氣灌了下去,才慢慢道:“袁先師說,天魔在上古時期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它們來自另外一個世界。而在黃帝大戰蚩尤時,雙方都動用了天魔,後世傳說中蚩尤派出的風伯雨師、黃帝請來的旱魃,其實都是另一個世界的天魔。”

袁昇一震,想不到自幼便聽熟了的黃帝蚩尤大戰,居然背後還有這樣更加聳人聽聞的故事。

“天魔進入我們這個世界後,往往受到這重天地的規則限制而魔力大減,但它們仍能強烈地影響天象,所以後世神話中,便將其傳成了風、雨、旱災的神靈。傳說天魔還能惑亂人心,所以人心與天象又會交相影響,這便是天人合一道理的由來。”

袁昇嘆了口氣道:“當年先師鴻罡真人曾透過一些消息,他說,黃帝與蚩尤之戰,實為天下第一次道魔之爭。”

“不錯,據袁先師所說,第一次道魔大戰的結果,是蚩尤被擒殺了,但黃帝隨後發現一個很麻煩的問題,他們無法殺死天魔,哪怕是黃帝一方的旱魃,都成為一個很大的麻煩,它們不會死,最多會被鎮服。黃帝費盡了心機,才將天魔鎮壓住了。據說,最終鎮服天魔,還是靠著蚩尤死而不散的威靈之氣……”

袁昇沉吟道:“這就是後世將蚩尤尊為兵主和鎮魔天尊的緣由。”

“便是這個道理,相傳蚩尤那裏才有掌控天魔的秘密。”瞿曇幽幽地道,“但天魔既然不會死,那麽,它們就會被……喚醒!

“相傳天魔再一次被喚醒,是在武王伐紂之時,崇尚巫鬼術的商周君臣曾喚醒了天魔助戰,最終被天下方士之祖姜尚作大法陣降服。那也是第二次道魔大戰。”

袁昇默然點頭。姜尚別號飛熊,字子牙,是武王伐紂的首席謀臣,後被封為齊國之主,曾作兵書《六韜》,後世稱其為兵家之主,但在道家,也被尊稱為方士之祖,號為太公。

“最近一次關於天魔的傳說,便是尊師鴻罡真人仙逝前自稱鎮服了九首天魔,”瞿曇說著微一猶豫,才緩緩道,“但我一直對先師的說法存疑,呵呵,疑諸先人,還請見諒。”

袁昇只得笑了笑道:“關於先師鎮服九首天魔之說,我輩也都只是耳聞。”他心下暗惱,這時候他還要為那個師尊保守秘密,但這個老胡僧極可能知道很多秘密。

“但鴻罡真人提到的九首天魔這個形象,卻是正確的,它與袁先生當年遺下的一幅畫像完全吻合。”瞿曇顫抖著蒼老的手,展開了一幅畫像。

那幅畫也很老舊了,但筆觸細膩傳神,畫上的九頭怪物集猙獰、恐怖、妖艷於一體,整幅畫卷帶著一股詭異的氣息,瞬間就吸住了袁昇的心魂。

不錯,那正與自己在鎖魔苑井內所見的九首天魔形神皆似。他忍不住嘆道:“這幅畫是袁天罡祖師親手所繪,那麽,袁祖師也應該親眼見過九首天魔,晚輩一直疑惑,這天魔的形象好古怪啊!”

瞿曇嘆道:“是呀,它有九個頭,知道為何是九首嗎?傳說北鬥七星旁,還有兩顆不常見的星,一名弼星,一名輔星,所謂‘左輔右弼’,《史記·天官書》曾說這兩星,一內為矛,一外為盾。這便是天象學所說的‘北鬥九星,七現二隱’……”

袁昇恍然道:“原來天魔的九首,對應的是天上的北鬥九星,怪不得袁祖師要布置七星法陣來鎮邪……是了,太極宮內,除了蚩尤井,還有丹爐法陣和與三清殿聯系緊密的淩煙閣,那麽這長安七星鎮邪法陣其實也是七現二隱的北鬥九星之形!”

“大郎果然絕頂聰明。實則袁先師這道長安七星陣法不僅是鎮邪,更是一場絕世大戰的終極之戰——那便是隋末唐初爆發的第三次道魔之爭。袁將軍出身仙道名門,對此應當有所耳聞。老衲倒是真正的局外人了,只聽家父說過些大概。”

“第三次道魔之爭,不錯,”袁昇悠悠地嘆道,“當時縱橫中原的虬髯客、紫陽真人、三原李靖、袁天罡、知機子等著名道者都卷入了這場驚世之戰……”

每次提及隋末虬髯客等威震四海的名字,他總不禁心神激蕩。

“此中詳情老衲也不甚了了,只知道這一場浩劫之戰波瀾起伏,屢有反復的戰局一直持續到玄武門之變,終究以逍遙魔宗所支持的太子李建成被殺、魔宗大敗虧輸而了斷。”

袁昇聽說過這場大戰的終局,聞言不由喟然道:“魔宗雖因李建成之死而失了天下,但精銳高手還在,特別是魁首知機子絕世奇才,化魔宗為秘門,更設置出了驚才絕艷的天魔煞,由天魔來調動地煞,侵損大唐國本,不知是否如此?”“不錯,知機子極可能從魔宗傳承中掌握了某種喚醒天魔的秘法……當時袁先師為了破解邪煞,曾尋得先父幫忙計算推衍,最終得家父傾力之助,才設計出調動長安地煞的北鬥巨陣,七個星位分布於長安城七個坊內,跨臨永安渠、清明渠、漕渠、龍首渠等水流,調動地煞水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