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天魔煞 第四章 秘密石陣(第4/7頁)

袁昇心中驟然一動,雖然五嶽真形圖怪案連發,但這丹閣後的石陣很可能牽扯到太宗皇帝之死這樣一個大唐的終極秘密,仍是讓他忍不住要一探究竟。

地上的腳印雜亂無章,顯然那個人曾經徘徊許久。

那人的心神是慌亂的,因為許多腳印步幅完全不同。

那人的心態是急躁的,許多處的腳印極深,顯然那人落地急促、頗為用力。

法陣的亂石被撥動過,但那人顯然沒有破解自己擺布的法陣……

他到底是誰,他到底在尋找什麽?

“袁大將軍,袁大將軍在何處?”

幾聲清脆的呼喚將他驚醒。原來安樂公主又駕臨丹閣,因遍尋不見,便遣人叫喊。

袁昇急忙轉身出了法陣,與安樂相見。

聽得太極宮內連出怪事,安樂公主也是憂心忡忡。不過,女郎的心思終究與男人不同,她愈發直覺地認為,宮內出了如此詭異案情,只怕都與丹閣後園的怪陣有關,也就是與太宗的暴亡有關。

這位大唐第一美人自恃平生沒有辦不到的事,忽然發現了探察本家皇室機密的神奇任務,自是好奇心大起,孜孜不倦地又搜羅來了許多史料。

回到室內,袁昇秉燭細看了許久,才徐徐嘆道:“當年,這天竺方士娑婆寐開出了沮賴羅等諸般神奇怪藥,太宗以舉國之力替其尋找,隨後此人又耗時一年之久煉丹。但太宗皇帝服用其藥物僅僅兩個月後便暴斃。後來的事,你已經知道,按常理此人定應被處以極刑,但高宗皇帝為尊者諱,沒有對其治罪……”

安樂憤憤地哼道:“於是,犯下弑君大罪的異國方士居然沒有被追究,而是被放歸本國了,且得享天年。這本《唐鏡鑒》上便持此說。”

“還有,這個胡僧娑婆寐是怎樣讓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對其奉若神明、言聽計從的?”

“你是說……”安樂公主聽得似懂非懂。

“再看這幾份史料上的話,如貞觀五年,太宗曾力斥圖讖之說‘此誠不經之事’……可見,太宗正當壯年之時是看不起長生靈藥之說的……太宗皇帝一定是在此後遭遇了什麽變故,這個變故很可能是世間之力無解的,以至於讓心堅如鐵的太宗皇帝變得惶惑不安,不得不求助鬼神之力,開始寵信胡僧。”

袁昇說著搖了搖頭:“可惜,子不語怪力亂神,史官秉筆直書,但對這些不可解的神秘怪異之事多予忽略。那些事最多載於野史中……”

說到“野史”,他腦中靈光一閃,忽道:“屈突詮的《宣逸錄》!”

安樂也是雙眸一亮:“就是那段太宗皇帝夜聞天魔厲鬼索命,難以入眠,後來由尉遲敬德、秦瓊請纓守門,才由此平安?”

她手腳麻利,說著已從滿案書卷中找出了那冊《宣逸錄》,捧到了袁昇眼前。

袁昇接過來急速翻閱,這段異聞先前早已看過,這次更是一目十行地看完,隨即便如飛般瀏覽書中其余的異事。他越看臉色越是凝重,過了許久,才掩卷沉吟道:“此書名為《宣逸錄》,果然所宣多為逸事,而非異聞。你看書中說的這些,太宗因千裏馬之死遷怒馬夫,被長孫皇後規勸;唐高祖第十一子韓王李元嘉為神童之逸聞;吏部尚書唐儉贏棋於太宗,險些被殺,終為耿介之尉遲敬德所救……這許多逸聞,以記錄太宗事跡為多,且多在別的史料中也有載,可信度不低。倒是太宗夜聞天魔索命這一條,最為奇特。此錄不見於其他史料……”

安樂沉吟道:“但長安坊間卻多有傳說,尉遲恭秦瓊被封門神的事也被傳得神乎其神。”

“最緊要的,其實是這句話——上命袁天罡作法除祟,此事竟然牽動了第一國師袁天罡,可見太宗皇帝絕非尋常的夜夢不安等驚悸之症。”

安樂驚道:“跟你推算的一樣,這豈不正是你所說的,太宗皇帝遭遇了無解的怪事!”

袁昇的雙眼灼灼放光,點頭道:“還有,尉遲恭秦瓊畫像守門這則逸事中,尉遲敬德與秦瓊的畫像在何處,從來無人得見,但有一處,卻真的存有他二人的畫像……”

安樂公主明眸閃爍:“你是說……淩煙閣?”

世傳太宗皇帝李世民登基後勵精圖治,開創貞觀之治,但到了中年以後,精力漸衰,常喜追念往事,便在皇宮太極宮內興建了一座淩煙閣,內中供有當時的“畫聖”閻立本所畫的二十四位功臣之畫像。李世民常常登樓觀畫,懷念那些股肱名臣。此事早已遍傳天下,成為美談。而身登淩煙閣,也被世人認為是人臣榮耀之極,乃至後世詩人李賀曾寫下“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的傳世名句。

相傳這二十四功臣圖皆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這其中,自然就有鄂國公尉遲敬德和胡國公秦瓊的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