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天魔煞 第三章 白虎符案(第2/6頁)

“是呀,這故事我聽說過,那王玄策還擺過‘火牛陣’,大敗中天竺的大象軍!”她像個孩子般笑起來。

“王玄策掃滅了中天竺帝那伏帝國,除了俘虜了其國王,還帶來了那裏的國師那羅邇娑婆寐。這位天竺方士自稱已活了二百歲,有長生之術,且會配制金石秘丹。當時太宗皇帝正舊疾復發,聞言正中下懷,便命其依法煉丹……”

“煉丹,難道就是在這裏?”安樂望向那座黑黢黢的丹爐,有些恍惚。

“應該便是這裏。但讓人痛心的是,太宗皇帝卻在一年後駕崩於含風殿,史載太宗是死於痢疾。”

“這麽巧,只有不足一年?”安樂道,“其實,我在父皇母後那裏是無話不談的,但偏偏,太宗皇帝的死因,是我們誰也不敢開口觸及的話題。便如你所言,朝廷中已有定論,太宗是死於痢疾。”

“痢疾?”袁昇苦笑一聲,“我大唐名醫無數,區區一個痢疾便能讓一國之君亡故?實則,在大唐醫家和道家修煉者中,都有一種傳說,太宗皇帝是死於誤服天竺方士的丹藥。”

(作者注:唐太宗李世民死於誤服丹藥之說,已為後世史學家認可,並廣傳於世,但在唐中宗李顯時期,因此說有悖於太宗皇帝的神武英明,為尊者諱,故一直被朝廷壓制。)

“實在是……很詭異呀!”安樂好奇心大起,“最古怪的是,這座丹爐,還有這座丹閣,為何一直要保持在這太極宮內?”

她忽然扯了扯袁昇的衣袖道:“喂,斷案如神的袁大將軍袁大仙長,左右閑來無事,不如你來查查案,看看六十年前,咱們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到底是如何駕崩的?”

袁昇嚇了一跳,一是覺得她所說太過異想天開,二是覺得此事也太過膽大妄為。

“怕什麽,左右不過是咱們兩個人偷偷查證而已,又不會公之於眾。”安樂卻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

聽她說起“咱們兩個人”時,袁昇的心微微一動,隨即又想,這座丹爐、這座丹閣,還有這個被人窺伺的奇異法陣,似乎隱藏著一個極大的秘密,而眼下,就在這太極宮內,也正上演著韋後降神的詭異事件。或許,破解太宗皇帝之死,對眼前太極宮的怪案有所裨益?

“好吧,你神通廣大,便幫我找找太宗皇帝的起居注、王玄策的官職履歷,還有,貞觀朝可信度較高的各種野史……這很難找,但在朝廷修史的史館中,或是民間有些修史錄異者那裏,應該有些消息吧……”

“好啊,你答允查案了!”她明眸閃亮。

“我可不敢妄求探查太宗皇帝的死因,主要是這座丹爐和那來歷不明的腳印……查明這些,或許能有助於破解當前的宮內怪案吧。”

接下來的兩天,袁昇自是仍忙碌如前,給二聖診疾。好在皇帝李顯並無重症,而韋皇後果然如其所料,也沒有大礙,只是身子虛火甚旺罷了。

第二日黃昏,安樂便如約而來,竟帶來了許多資料。她確實也在朝中掌控著一大批力量,尋了些老學究來,開下書單和課題,自有大批文人替她去做這些細碎活。

“我尋了個路子,找到了門下省的起居郎,從那裏查來了些史料。”一見袁昇,安樂便笑吟吟道,“還有其他史官和一些民間野史的資料。”

起居郎是專門記錄皇帝起居的官員,袁昇聽得這位神通廣大的公主居然找到了唐太宗的起居錄等一手史料,不由暗自咂舌。

丹閣本就僻靜,安樂進院前便已命手下宮女在外屋守候。暖閣內便只他兩人,愈顯幽靜。

袁昇細細翻閱著安樂帶來的史料,不由低嘆道:“原來如此,太宗皇帝在貞觀十六年以前還曾多次外出圍獵,縱馬騎射,精神頗佳。

“但貞觀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謀反之罪被廢,此事顯然對他打擊極大,此後他意志消沉,郁郁寡歡,身體也每況愈下。在十七年至二十三年臨終前的七年中,居然只圍獵過一次。

“貞觀十九年他禦駕親征討伐遼東,出師不利,長途跋涉後回京病倒。

“貞觀二十一年二月,他得了風疾。那時候他也只有五十歲。好在到了十一月,病愈,可以視朝,但也僅僅能每三日視朝一次。

“不過他的健康似乎得到了一些恢復。貞觀二十二年,他進行了人生最後一次圍獵,獵於華原。要知道太宗皇帝是在一年後暴亡的,也就是說……”

安樂忍不住接口道:“直到他駕崩前的一年,他老人家還是比較健康的,居然還能參與圍獵?”

袁昇點了點頭道:“再看這一條,貞觀二十一年正月,開國元勛高士廉病逝,太宗悲慟,欲親自去其府內吊喪。長孫無忌勸阻說,陛下已服金石丹藥,按方士禁忌,不得臨於喪事,請陛下為了天下蒼生宗廟自重!由此可知,太宗皇帝一直在服食丹藥。只不過那時候,這些中華道家的丹藥並未太過影響他的健康。他甚至在一年後還能去行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