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塵歸塵,土歸土

布局

胡啟立的辦法非常簡單,那就是查閱縣志。

和大半個月後賀謙的猜測一樣,胡啟立也猜想這座井山曾經存在過,但後來因為某種原因更改了名字,所以他想到查閱縣志。

縣志存放在縣衙,胡啟立和燭龍需要去縣衙跑一趟。

此時清帝已經退位,但衙門的稱呼仍沒變,官老爺還是原來的知縣,甚至只是換了一身行頭,連辮子都沒有剪。不僅僅是官老爺,平民百姓同樣不肯剪去辮子,不僅僅是因為過慣了有辮子的生活,也是怕哪天皇帝突然又回來了,一旦秋後算賬,沒有辮子的人,肯定首先論罪當罰。

胡啟立用銀子打點了衙門的師爺,師爺將兩人帶到存放卷宗的房間,找出幾大本落滿灰塵的縣志,擱在胡啟立的面前。

縣志十分齊全,明清兩朝的都有,詳細記錄了數百年來平武縣境內的歷史沿革、地理變遷、人文風俗和物產貢賦等。胡啟立知道秦革四妖刃中藏入代碼,是清朝初年的事,所以著重查閱了清初以前的地理紀事,果然查到了井山。

根據縣志的記載,井山位於縣東北部的藏族聚居地,又名水井山,因山中有一口老井而得名。康熙年間,知縣遊覽井山,因山頂有一塊半圓形的光滑巨石,形似月亮,因此將井山更名為月亮巖。井山改名月亮巖,已是兩百年前的事,又因為地處藏族聚居地,所以鮮有漢人知道這座山的來歷,井山的存在從此湮沒於世,到如今已無人知曉。

胡啟立和燭龍查到了井山的位置,立刻離開縣城,往東北方向行走,最終在距離水皮藏村不遠的山溝深處,找到了這座早已無人知曉的井山。

走進長滿槭樹的井山,胡啟立沒有尋找別的,直接尋找那口兩百年前就已經存在的老井。

這樣一座荒山,既沒有人居住過的痕跡,也沒有墾地開荒,卻平白無故鑿了一口井,當然很令人懷疑。

胡啟立的直覺極為準確。

他找到老井後,發現井內幹涸,於是直接下到了井底。

胡啟立用鱗刺敲擊井壁,敲擊聲大都十分低沉,但有一片井壁的響聲卻很脆,證明這片井壁的背後是空的。

胡啟立的身上只有鱗刺和陰陽,沒有能鑿壁的工具。他只好將鱗刺當鐵釬用,撬下來幾塊壁磚,露出了一個洞口,接著拿起撬下來的壁磚捶打井壁,將封住洞口的壁磚全部敲落。

燭龍弄好火把,下到井底。

兩人手持火把,走進了黑漆漆的洞道。

第一道鐵門很快阻擋了兩人前進的道路。

這道鐵門上刻有一個圓形的太極圖,但太極圖的正中心卻缺了一塊,似乎沒有刻完。太極圖形似兩條魚相互糾纏在一起,所以又叫陰陽魚,這讓胡啟立聯想到了陰陽,所刻圖案外圓內缺,又似乎是在暗示圓缺,因此胡啟立想到了描述陰陽的那句詩——“圓缺分陰陽”。

看破了提示,胡啟立很快發現太極圖上缺了的那一塊,可以向上推開一寸,並因此露出了一個方形的孔洞。胡啟立拿出陰陽,尺寸大小正好合適,堪堪插入孔洞。一推至底,陰陽沒孔而入,鎖閂應聲彈開,第一道鐵門就此開啟。

但是洞道內的第二道鐵門,卻讓一向足智多謀的胡啟立一籌莫展。他看出了斷腸圖是在暗示“十字毒斷腸”,也知道第二道鐵門的鑰匙是十字,但十字已被胡客奪走,所以他拿這道鐵門毫無辦法。除此之外,問天也在胡客的手上,就算他過得了第二道鐵門,前面還有第三道鐵門擋住去路。

尋找四條代碼並加以破解,已是千難萬險的事,好不容易才來到井山,踏上了井底下通往刺客道最後秘密的洞道,即傳說中的天道,誰會想到天道上還有四道鐵門阻隔,而開啟鐵門的鑰匙就是秦革四妖刃本身。早知道是這樣,胡啟立當年就不會把問天留給胡客當武器使用了。當然,正因為保護措施一環套一環,才顯得刺客道這個秘密有多麽重要,也更加堅定了胡啟立一定要找到這個秘密的決心。

胡啟立查看了洞道兩側的洞壁,發現是澆築而成,堅硬程度超乎想象,這讓他打消了繞過鐵門、直接從地面炸開洞道的想法。

為今之計,只有等胡客等人找來井山,讓他們打開第二道和第三道鐵門,反正鱗刺在自己手上,胡客等人必定打不開第四道鐵門,所以胡啟立不用擔心刺客道隱藏的秘密被胡客等人找到。

為了讓胡客等人盡快找到井山,胡啟立和燭龍重新回到平武縣城,然後從縣城出發趕往井山,沿途逢人便打聽井山在何處,由此留下明顯的行跡,使得胡客等人不會尋錯方向。緊接著,兩人回到井山的老井邊,故意在井口留下繩索摩擦過的痕跡,又在附近的槭樹上制造勒痕,以確保胡客等人從這裏經過時,能直接發現這口老井的不同尋常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