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幕後犯罪動機(第2/2頁)

“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以施展抱負的地方,卻被警方無情地打擊消滅了,他們對警方,絕對是痛恨的。三人,雖然被特殊招聘,但卻也算是幾乎失去了自由,而且研究的東西,不能公開,這也使得他們沒有辦法揚名立萬,所以那三個人最後才會選擇通敵。這足以看出來,在他們眼中,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是對不起他們的。”沈承作出了推斷:“同樣是理想,但當初的八人,甘願隱姓埋名,默默地為國家做貢獻,這是那幾個人,永遠都比不上的。”

我接著沈承的話繼續說道:“三個人被八人剿滅了,如果三叔和他們之間的感情,真得像八人那樣,的確可能會想盡方法對八人進行報復。三人是背叛,而八人被陷害,理由同樣是背叛,或許三叔是想讓他眼中的劊子手,落得和三人同樣的下場。”

沈承點了點頭:“他的心理絕對是扭曲的,隨著三人死亡,他對這個社會徹底絕望,他把仇恨無限制地放大,針對八人,針對八人之子,挑戰司法權威,這有他畸形心理的原因,也有他等待著還原研究圖紙,利用生化武器危害社會的時間太長,他無法看著眾人安穩生活的原因。他的犯罪動機,是報復,但這種報復型犯罪的目的因為各種原因,再次被放大,也就成就了現在的心思復雜的三叔。”

每個案子,都會有犯罪動機。在偵查邏輯學上,將犯罪動機成為因,把犯罪結果成為果,有果必然有因,從因可以推測出果,但是從果上,卻未必必然能夠推測出因來。換句話說,犯罪動機五花八門,他衍生出來的犯罪也不同。

就如同當初的筆仙案,女罪犯因為幾個同學看到自己打胎就下了殺手,看似牽強,卻合情合理。在偵查犯罪中,犯罪動機,從來就沒有牽強一說。這個世界的陰暗面很多,人們走在黑夜裏,對著陌生人的一個眼神,就可能給自己招來平白無故的殺身之禍,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當我們初步推測出三叔的犯罪動機之後,我們的心情都變得有些沉重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理想,每一個人也都覺得這個社會有對不起我們的地方,我們當中有不少人,僅差一步,就將踏進和三叔身處一地的黑暗中去。

“這樣一來,幕後黑手一直主要針對我的原因,也可以說的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