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第3/4頁)

事情發生的一個星期後,警方逮捕了刺殺倉持的犯人。如同刑警猜測的一樣,兇犯果然是“創造機會”的受害者。他去年從公司退休,幾乎將所有的退休金投資在“創造機會”上。過程中,他覺得公司有問題,要求返還投資的錢,公司卻再三推托,就是不肯還錢。後來發生公司被強制搜查的騷動,當他知道公司還錢的可能性渺茫時,就下定決心要殺害倉持。他似乎費了不少力氣才找到倉持住的地方。據說他最後之所以會盯上我,完全是基於直覺。

聽到這些前因後果,我想起了刑警說過的話。他說,殺人光靠動機是不夠的。時機和契機反而更重要。

警察一步步地對“創造機會”展開搜查。漸漸浮上台面的經營情形再度令我感到驚訝,甚至讓我覺得佩服,沒想到他們居然能用那麽胡來的手段搜集資金。

舉例來說,所屬的業務員用的全是假名。一個人同時使用四、五個名字。除此之外,他們對客戶說的話大部分都是空穴來風的情報。上頭好像指示他們說:“不管怎樣,只要讓客戶把錢交給我們,就是我們的了。”

大部分的員工對股票一無所知。勝負的關鍵在於如何讓謊言聽起來像是真的。他們會打給問卷調查名單上的所有人。“恭喜您參加猜謎活動中獎了。讓我告訴您一支能夠賺大錢的股票。”好像有不少人上了這種玩笑般的騙人手法的當。

他們會提供客人一支股票名牌,讓客人觀察那支股票的動向一陣子。如果股票沒有上漲,他們便默不作聲,但如果股票稍有上漲,他們馬上就打電話給客人。“我說的沒錯吧?入會金只要十萬元。入會之後,我會告訴您我們公司獨家的明牌股。”

員工的平均業績自保為每個月爭取十人入會,並且能夠獲得會員的入會金一成作為獎金。二十萬上下的薪水加上獎金,每個月可以輕松領到三十萬。

包含組長在內,員工幾乎都在二十歲上下,另外還有不少大學生。

一名目前就讀大學的學生在警察局裏做筆錄的時候提到:“簡直是賺翻了。有錢能使鬼推磨,大家都拼了命地在做。”

警方也找過我幾次。他們想查清楚倉持把錢藏在哪裏。可是,我不可能知道實情。不知道警方是不是覺得從我身上大概也問不出任何內情,漸漸地也就不再找我了。

後來,我不得已辭去了家具店的工作。盡管說我不是“創造機會”的正式員工,但和這家公司扯上關系是鐵一般的事實,一旦被人針對這一點指責,我連一句話都無法辯駁。我又再度陷入了找工作的窘境,但這次我卻不怎麽沮喪。我覺得凡事都能從頭來過。

我之所以會那麽覺得,是因為受到倉持目前身體狀況的莫大影響。

倉持還活著。就像那一天醫生宣布的一樣,從他的情形看來,他已無法恢復意識,但他仍有生命反應。

我經常抽空去醫院。倉持住在特別病房裏接受看護。

由希子幾乎都待在病房裏照顧他。她賣掉之前住的公寓,搬到一間較小的出租公寓,剩下多出的錢就拿來當做倉持的醫療費。雖說是醫療費,其實也只是單純地維持他的生命。

倉持有時候看起來像是在睡覺,有時候眼皮也會睜開。我甚至還看過他眼珠轉動的樣子。那種時候,我會覺得醫生說他沒有意識一定哪裏弄錯了。

由希子似乎比我更這麽認為。她有時候會對我說:“我想,小修一定聽得到我的聲音。因為,他的反應明顯不同。只要我對他說話,他的眼睛就會動唷。雖然只是微微轉動而已。像我幫他擦身體的時候也是,原本明明沒有反應,可是當我幫他擦身體的時候,就會稍微出現反應。所以,我覺得他一定有意識。”

當骨肉至親或深愛的人變成植物人,看護的人好像都會有這種共通的感覺。畢竟,雖然說是植物人,到底還是有生命,經常都會出現一些生命反應,此時若是與自己的呼喚恰巧一致,就會產生那種錯覺。

然而,我卻不想糾正由希子的錯覺。看護倉持需要非常堅強的意志力。我想,讓那種錯覺成為她的精神支柱也好。

由於部分媒體的報導,使得很多人都知道了倉持遇刺的事。於是想要會面的人不絕於途。其中,最多的是“創造機會”的受害者跑到醫院來想要看一眼主謀的悲慘景況。由希子會對來訪者嚴格把關,斷然拒絕心存歹念的人與倉持會面。

不過,其中也有單純想要看他而來的人。美晴就是其中之一。

她站在病床旁撫摸倉持的臉頰,指尖滑過他的頸項,然後無視於我的視線,吻了他的唇。幸好由希子恰好不在場,但我還是為她捏了一把冷汗,心想要是由希子回來的話,不知道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