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又見殘片(第2/2頁)

古行的黑話,古墓被稱作“坑”,盜墓就是“下坑”,如果是一座從未被盜挖過的古墓而且陪葬品比較多,就是“肥坑”。這個肥坑是怎麽被發現的,還不清楚,但古行裏幾個有頭有臉的團夥都被吸引了。這年頭,北方幾省能下的坑不知道來來回回被下了多少次,大家的貨源都很緊張,遇見這樣的肥坑,誰都不肯錯過。

但那個地方不怎麽好搞,據說死了人,不過帶上來一點東西。東西一帶出來,人的眼睛都紅了,是器型很完整的青銅器,還有一些破碎的器皿殘片。混古行的人,多半都知道很多歷史知識,而且會鑒定鑒別。東西帶上來,有人看了看,最終確認這是商中晚期的東西,特征非常明顯。

李立威現在缺人,而且全力在尋找小紅花,對於這樣誘人的生意,他其實沒有興趣。但一聽到那些東西裏,有青銅器皿的殘片,就好像觸動了他的神經。消息一傳回來,馬上又讓人去查。張家口離這兒不算遠,李立威團夥裏發生的事,還沒有傳出去,這是數一數二的大勢力,同行也給面子,跑去調查的夥計雖然沒有拿到真品,但是帶回來幾張實物照片。

說到這兒,宋金剛就拿了幾張照片給我看,想讓我再確認一下。

拿到照片的同一時間,我就認出來,幾塊殘片不像是從青銅鼎上脫落的,殘片比較薄,而且殘片的本體體積沒有青銅殘鼎那麽大。但是只看著照片就能分辨出來,上面隱約有一些銘文。

“是銘文嗎?”

“是。”我點點頭,把照片又看了一遍,然後交給宋金剛。

李立威看了看我,我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想順著這條線索查下去。其實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青銅碎片的意義已經不是那麽大了,最多也就是把剩下寥寥不多的銘文原體給收集起來。但收集了所有的銘文,又有什麽用,破解的難度非常大,就算摸到了一些門道,要把銘文整體解讀出來,我估計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而且,這個消息本身就帶著疑點。商是一個朝代,不過跟後世的漢唐元明這種朝代不能相比,生產力的落後,統治體系的漏洞,注定了商王所能管轄的地域很有限,商,包括後來的周,王權只能控制首都周邊的一些領地,領地外的地盤,屬於諸侯還有未臣服的部落擁有。殷商後期,商的真正版圖還沒有擴張到現在的張家口一帶。

其次,商時代的青銅器是非常珍貴的東西,除了王室,就是一些諸侯可以冶煉使用。能在墓葬裏用青銅器作為陪葬的人,身份地位肯定很顯赫。我琢磨不出,在遠離殷墟的地方,會有什麽人擁有這樣的地位。

再一個,司母戊銘文在青銅殘鼎上出現,但這個東西還沒有泛濫到人盡皆知的地步,相反,就算在殷商時期,銘文也是極少數人才知道的隱秘。

所以,綜合分析,這些疑點背後,倒是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線索。我想了想,現在暫時沒有別的路可走,我也不願意把話說的太直白,讓李立威受打擊,所以他一提議,我就默認了。

李立威一看我同意,就不說什麽了,讓我帶著宋金剛到那邊去。李立威很急,宋金剛不敢偷懶,馬上就開始做準備。

我們兩個沒帶多少人,因為過去是摸摸情況,不是跟人搶貨。車子剛開出四環,宋金剛的電話響了,是提前派去打聽消息的夥計打過來的。宋金剛接完電話,撓了撓頭,說情況可能有點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