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昏暗的黎明(第4/13頁)

玄兒進入第二書房後,點亮了幾個燭台,確保房間中的照明,然後又回到我身邊。我站在秘密翻轉門的出口,設法冷靜地整理頭腦中的信息。

“剛才在這兒,你看到這個燭台——”玄兒將視線投向畫框左側的那個燭台,“問我18年前發現兇案時,這枝蠟燭有沒有點著。當時你想到了什麽?”

“是不由自主的。”我小心翼翼地說道,“有這麽奇怪的畫框,在它旁邊有這樣的燭台……所以,我想這裏會不會也有秘密機關。二樓的走廊裏,不是有同樣的翻轉墻嗎?我想到那兒的墻壁上也有燭台,燭台後面是打開那扇暗門的杠杆……所以,我不由自主就……”

“原來是這樣。”

玄兒滿意地點點頭,再次將視線投向墻上的燭台。

“如果這個燭台點著蠟燭,就不容易像剛才那樣轉動整個燭台。所以可能在我開門之前,火就被熄滅,或者因為轉動時的氣流而熄滅的。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一開始就沒點蠟燭。對於你的問題,我回答‘當時,蠟燭十有八九是滅的’就是基於這個推測。”

“哦!”

“所以,當我知道這個暗門後,18年前發生在這房間的活人消失之謎,基本就被解開。”

玄兒將目光移到暗門上。那門現在旋轉了180°,藤沼一成的畫正朝著這一側。

“就像你看到的,這個翻轉墻內設置了彈簧之類的裝置,打開的門能自動關上。即便在完全打開的狀態,也就是門和墻壁成直角的狀態,只要左右產生角度上的偏斜,門就會向著角度小的那一方關上,慣性會讓門鎖上。”

“也就是說——原本無論哪一面朝著這邊,都是一樣。”

“是的。所以藤沼很有可能不是在隔壁的小屋裏,而是在第二書房這一側作畫的。”

藤沼一成被邀請來這座宅邸時,這間屋子應該作為兇殺案的犯罪現場而被封閉了。但是,比起特意把畫家帶到剛才的密室中,這個解釋更容易讓人接受。

“在18年前的“達麗婭之日’的晚上,這個房間裏到底發生了什麽?幼小的玄兒——我到底看到了什麽?在此,我們先大致確認一下。”說完,玄兒離開暗門,和剛才敘述兇殺案經過時一樣,坐在墻邊的睡椅上。我也跟著坐在剛才的安樂椅上。

“那天晚上宴會結束後,兇手來第二書房找玄遙,用偷偷帶來的燒火棍襲擊了他。”

玄兒點著香煙,深吸一口,慢慢吐出來。

“玄遙頭部受到重擊,身負重傷,倒在地上。兇手把兇器留在現場,正要離開時,我來了。兇手何時察覺的呢?或許在我被鬼丸老帶到北側起居室的時候,他隔墻聽見我們的聲音。或許是我獨自敲門的時候,他才發現。總之,兇手陷入事先沒預料到的窘境,無奈下,只能打開剛才的那扇翻轉門逃入隔壁密室中。可是在他進去之前,我已經打開房門。

“被我看到,兇手可能覺得萬事休矣,可能也想過殺人滅口。可是,正在這時,父親……柳士郎從‘達麗婭的房間’中出來,我的注意力被吸引過去,乘著這個間隙,兇手逃入密室。當時,我不知道有機關,只是感覺一個人瞬間從眼前消失了。”

玄兒當時沒注意到暗門開合的聲音和動作嗎?——雖然我略感疑惑,但那完全有可能。因為當時事出突然,他驚恐不安,可能沒注意。

“兇手其後的行動也不難想象。兇手到二樓的‘達麗婭臥室”由密室外的樓梯下到一樓的起居室,在柳士郎和我進入房間,調查情況的時候,偷偷從走廊溜走。”

是的,這樣基本上合情合理。

根據18年前玄兒的目擊證詞,現場的可疑人物是“頭發蓬亂”的人。如果我們相信,那麽這個疑犯至少不是卓藏……

“柳士郎呢?”我問道,“他大概知道這個房間有暗門吧。可是當時卻沒有說,這是……”

“18年前,他或許還不知道。這很有可能,不是嗎?他也許後來才知道門的存在,那時,即便說出來,也只是將已經定論的事情重新提及,所以他決定保持沉默。”

“的確——不過……”

“你懷疑他——柳士郎?”

玄兒單刀直入,我不知如何回答。

“你剛才知道了我的生身父親後,對柳士郎的懷疑陡然增加,是嗎?”

“嗯,是的。”

“最恨玄遙的人是誰?有最強烈動機的人是誰?如果考慮這些,浦登柳士郎的確最可疑。即便他真是殺害玄遙、偽裝卓藏自殺的元兇,我也毫不奇怪,甚至覺得理所當然。”玄兒斷然說道,“可是,其他人暫且不論,至少可以確定他——柳士郎絕非殺玄遙的兇手。從理論上講,那種狀況絕不可能發生。”

“嗯,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