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絲路迷霧(第2/5頁)

三人各拿著自己的一份文件,都是越看越心驚,冷汗不知不覺地就順著額頭流下來。

田博士繼續說:“那本書是吐火羅文字記載的,一共只有十頁,十張殘缺的羊皮訂在一起。翻譯成漢語,大致講述的就是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的見聞,羊皮卷上的這些記載,讓人看了真是汗毛倒豎、冷汗直流。”

袁森看到文件的最後一頁,上面寫著幾行加粗的字:張騫帶著通好月氏以斷匈奴右臂的目的出使西域,繼而被匈奴捕獲,匈奴為何困之不殺,讓他娶妻生子?

張騫西行,所攜珍寶車載鬥量,他們都去了哪裏?

張騫被困匈奴十余年,這十多年裏,他到底做了什麽?

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如果是聯合月氏攻打匈奴,彼時大月氏慘遭匈奴打擊,國力相當弱小,堂堂大漢,怎麽會費盡千辛萬苦選擇這樣的對手?

袁森擡眼去看楊健教授和巴哈爾古麗的資料,資料的最後一頁,他們也同樣在盯著那幾行字發愣。

三人疑惑地擡起頭,田博士推了推老花鏡,說:“這些問題被提出來的時候,就曾震驚歷史學界。羊皮古書剛剛出世,國軍諜報組織費盡千辛萬苦,對羊皮卷的破譯也只停留在一知半解上。中央大學有一位年輕的學者叫陶素全,他對絲綢之路的研究在當時的學術界頗有聲譽。1941年,年僅32歲的陶素全在學界知名刊物上撰文提出以上三點疑問,並立論駁斥歷史界普遍認同的匈奴囚禁張騫十多年意在軟化漢使的觀點。陶素全從史冊記載,以及實地新疆調查資料等多方面列舉證據,有力地批駁了數千年來的不爭事實,讓當時的學術界震動不小。不過那篇論文發表後不久,陶素全就突然下落不明,後來證實是被國軍特務處處長戴笠請去了。陶素全的學術功底讓羊皮古書的破譯工作進展迅速,古書上的內容被破譯出來,更是石破天驚,雖然當時抗日戰爭打得如火如荼,可是國民黨高層在那種局面下還是啟動了耗資巨大的‘灰貓計劃’。國民黨高層親自派出要員監督,甚至還密令當時的新疆王盛世才劃了一個特種兵團的人馬配合‘灰貓計劃’,第一次深入阿勒泰地區探秘,整個探險編隊無一生還。國民黨高層震動不小,就在這種內憂外患、迫在眉睫的情況下,國軍高層就像中了邪一樣,第二次啟動深入阿爾泰山的行動。上次行動是半個月後整個編隊失去消息,而這次,雖然已經擁有了部分經驗,可是整個裝備齊全的編隊,卻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徹底失蹤。國民黨思來想去覺得不對勁,最後查到問題出在陶素全身上,因為整個資料的破譯,重要突破口都是由陶素全一手把握。阿爾泰山深處,地理環境惡劣,如果陶素全存有異心,對探險編隊的方向動動手腳,導致整個編隊覆滅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出事之後,陶素全被國民黨政府羈押,戴笠手下的特務處對他進行刑訊逼供,陶素全最後經不起折磨,死在監獄中。陶素全一死,‘灰貓計劃’陷入僵局,國軍隨後又陷入內戰的深澤之中,‘灰貓計劃’被一再擱淺。直到內戰失敗,國民黨撤退台灣,羊皮卷古書重新出世,‘灰貓計劃’的一切秘密,才重新被人拾起。”

楊健教授道:“好像解放後也對阿勒泰地區進行過探險。”

田博士點點頭,道:“一共進行過三次,我們的結果比當年國民黨好不了多少。”

袁森奇怪地問:“難道我們的政府用的也是當年陶素全破譯的羊皮卷古書?”

楊健教授拿著筆,在資料上畫著記號,巴哈爾古麗仰著頭聽著田博士與袁森的對話。

“不是!”田博士微白的眉頭皺了皺,他的目光變得更加深邃,讓人看不清楚他到底在想什麽。

“我們三次深入阿勒泰地區探秘,均以失敗告終。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對羊皮卷古書的破譯,一直都是錯誤的。雖然國內諸多專家對羊皮卷古書經過無數次的破譯,根據阿爾泰山的地理環境制定了無數套方案,但是羊皮卷上的吐火羅文字是一種最原始的吐火羅文,古書裏面內容詭異莫測,無論怎麽破譯,都找不到古書羊皮卷的重點。國民黨‘灰貓計劃’的失敗,其實也是源於這一點,陶素全對吐火羅文的翻譯是正確的,但是他打亂了譯文的重點主次。所以國軍的探險編隊,只能在阿爾泰山中像沒頭蒼蠅一樣,最後淪陷史前原始叢林,全軍覆沒。”

袁森道:“田博士,我想既然我們可以到這麽高級的地方來談這件事情,就說明政府還沒有放棄對那本古書的破譯,對不對?”

田博士點了點頭,說:“國民黨政府和我們都沒能破譯出羊皮卷古書的內容,但是陶素全當年,是真的破譯出了羊皮卷的內容。陶素全破譯出羊皮卷古書的秘密之後,因為對國民黨政府日漸失望,迫使他放棄了把秘密交給國民黨的打算。國民黨政府查出陶素全動了手腳,肯定不會輕易放過他。陶素全在戴笠的監獄裏,慘遭非人虐待,戴笠在他身上動用了殘忍至極的酷刑,陶素全忍無可忍,最後招了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