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通天之徑(第2/4頁)

“從雲!”沈萬年終於有些看不過去了,瞪了蘇從雲一眼,低喝道,“西瑪被抓走的時候,怎麽可能知道自己會被抓去哪裏?能留下一點線索,已經很不錯了!”

蘇從雲看了老師一眼,嘟噥了兩句,卻不再說話。

“沈教授,太陽神鳥歇息的地方,是什麽?”

“當然是西桑……嗯,我懂了,你的意思是,在古蜀的青銅神樹中,太陽神鳥是歇息在神樹上的,而之前我們把這三座大雪山分別看成是神樹的一層,也就是說,太陽神鳥,或者說是像是太陽神鳥的某種猛禽,是歇息在其中一座山峰上?”

“不止是如此,剛才我也說過找到一點出去的線索,這同樣和聖山崇拜有關。之前我們都認為,這三座大雪山是羌族傳說中,天神為了替羌人阻擋戈基魔兵,而用三粒白石所化,因此它們很可能是羌族傳說中的聖山。但我卻突然想起,在漢族以及古蜀的傳說當中,也有一座聖山!1,

“漢族的聖山?昆侖?”沈萬年馬上反應過來。

“是的,昆侖!沈教授,你是否記得學術界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西昆侖,根本不是今天的昆侖山,而是岷山的主峰!1.

“不錯,學術界一直有這種說法,遠古時期的昆侖,和今天新疆的昆侖山根本就是兩回事。那應該是指岷山,確切地說,有可能是指岷山在茂縣境內的主峰九頂山。當然,現在已經證實九頂山並不算岷山的主峰,可是在古人,尤其是古蜀人心中,此觀念一直延續到了清代。最開始這種叫法僅僅限於古蜀國內部,後來聖山‘昆侖’這個概念傳入中原,並傳說昆侖山住的西王母有長生不老之術,才有了後來的周成王在夢中西去昆侖求不死藥的傳說。在古蜀的傳說當中,茂縣的九頂山山頂即‘天庭’,是‘上帝之下都’,因昆侖山分‘三成(層)’故又稱‘成山’,成山之頂為上帝的下都——也就是‘成都’,所以最早記載‘成都’名稱的<山海經>中寫道:‘有山名日成都,載天’。古蜀聖山九頂山‘成都’,就是載天(即天庭)的聖山‘昆侖山’。而今天的四川I省會成都,不過是古蜀文明從岷山地區進入成都平原後,在短短時間內迅速崛起並沿襲聖山原來的名字所取。當然,另一種說法,成都的來歷是‘一年成邑,三年成都’這個典故,至於到底是哪一種,學術界至今沒有定論。只是支持後一種‘一年成邑,三年成都’這種說法的,占了絕大多數!”

“這就是了,剛才沈教授你提到了蜀人以及漢人心中的聖山昆侖,也是分為三層,這和三星堆的青銅神樹分成三層的形象符合。可以說不管是當初的蜀人,還是今天的漢族和羌族甚至是彝族,在遠古時期,應該是分別沿襲自兩個親如兄弟的原始部落,那就是太吳和少吳。那麽,如果我們依然將這三座大雪山看做是青銅神樹的話,最後一座山的山頂,就是神樹的樹尖,同樣也是太陽神鳥棲息的地方,而即便是從生物學的角度講,大型的猛禽,也喜歡把窩安置在高山山頂,不出意外的話,我們要尋找的太陽神鳥,以及西瑪,很可能就是在山頂。甚至,就連我們一直頭疼的出路,也可能通過最後一座山的山頂找到。我記得燕大叔曾反復念叨過這樣一句話:‘岷山之精,上應井絡,帝以會昌,神以建福’,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說,岷山的頂峰九項山,是天神出入凡間的地方。而我們之前翻譯出來的那段話,第六句是‘找到前往巨大城市的通天之徑’,通天之徑,是在最後一座山的山頂,那裏是連接天界和凡間的地方——但是,我們最初身處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凡間’,而這個地方,明顯並不是什麽天界。按照這樣的意義推算,第三座山的山頂的某個位置,實際上就是連接凡間、天界以及目前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的中轉點!”

”就算如你所說,那些典籍和神話傳說中,通往天界的中轉點,應該是茂縣境內的九頂山才對,和這個地方,怕是八竿子也打不著ll.柳衡皺眉道。

“這就涉及到我先前說的出口的問題。如果我們一旦登上這座山的山頂,通過山頂的某個位置前去現實世界,那麽你認為我們會是在什麽地方?是從五千米高空的位置突然掉下,還是在某個河道裏突然出現?都不是,那應該是現實世界的某個位置,如果不出所料的話,那個位置很可能是茂縣的九頂山山頂lI'

“這樣說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畢竟,最初被發現雙目凸出面帶微笑的離奇死亡案件,就是在茂縣……”柳衡點頭道。

“那麽你的意思是說,我們不必再沿著山谷底的溪流前往盡頭,而是應該直接攀登上最後一座高山?”沈萬年沉吟片刻後憂心忡忡地問道。五千米高度的山峰,這期間別說遇到什麽怪獸,就算是這恐怖的高度,都已經足以讓這個老人心生畏懼,何況,目前所有人身上都是單衣,在那麽高的大雪山山頂,就算勉強爬上去了,誰能保證在找到那個連接三界的通道之前,不被凍死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