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鬼街泥團

大霧不散,鬼街口依舊一片混亂,狄康打開貨車翻出的箱子,裏面是一塊紫紅色沙礫泥,足有幾百斤。紫紅色沙礫泥在墨裏州並不少見,但裝在箱子裏,實在令人生疑。狄康想,這個大泥巴,裝在這麽好的箱子裏,於情不符,於理不合。再說,這裏若是沒鬼,貨主跑什麽跑?

狄康早就知道,鬼街口是個古玩舊貨市場,裏面的東西雜,路子野。有偷的,有搶的,還有盜的,有來自人間的,也有來自地獄的。這幾年來,盜掘倒賣文物,已是一個國際化的災難,全球地上和地下的文物交易額,僅次於毒品和武器交易的高額利潤。

一只“鬼谷子下山紋元青花大罐”以15688萬英鎊,砸出了“真理”,元青花迅速跑火,鬼街口古玩市場上以“鬼谷子下山”故事為題材的元青花大罐、梅瓶、玉壺春,一下子出來幾十上百件,單買一塊供研究用的元青花瓷片就要上萬元。

元青花炒瘋了,淘寶者也瘋了,接著瘋掉的就是盜墓賊。他們自己動手或花錢雇人,到處亂竄,見墳挖墳,見墓盜墓,幾年下來,地下的冥器像泉水似的不斷往外冒。

每年秋冬兩季,是狄康最警覺的時期,這時候,數以萬計的農民閑著沒事做,都願意去當下苦和腿子,幹點撓墻挖地的活。但是,一手地下文物,無論在誰手上都是一塊燙手的山芋,它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暴露剛剛完成的盜掘。所以,文物到手後,支鍋者最關心的就是盡快找到安全穩妥又出手大方的買家,這樣才能保證一幹人馬的安全。

而鬼街口,就有那麽一些人,從望風踩點,到挖掘古墓,再到鑒別古玩盜賣出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這套動作雖然驚險萬分,但又偏偏妙趣橫生,讓人不由得不拍案叫絕!這些神通廣大的文物走私者是誰?如何能將違法的活動重復了一次又一次?

其實,這個黑鏈早在民國末年就已經根深蒂固,論起發展過程,還是要從猴渣的祖父──猴瞎子開始說起。

當年,猴瞎子弄火了鬼街口,但自己的香火並不旺盛,只有一個見誰都呵呵的兒子。也就是因為猴大呵總犯傻勁,猴瞎子才決定廣收門徒,這個消息一經傳出,卻也吸引了一些十分厲害的人前來投奔。其中猴瞎子最為得手的有四個徒弟,分別是大徒弟安鴻烈,二徒弟楚天奇,三徒弟龍紹青,四徒弟蕭戎。這四人並非走江湖賣狗皮膏藥的漢子,各個身懷絕技,慣於攀高走壁,開鎖做賊,掘墓鑒寶,在江湖號稱偷楚盜安,掘龍藏蕭。

趕上軍閥混戰,誰都坐不住富貴的椅子。猴瞎子這四個徒弟,也不例外,他們一起投奔了譚溫江部下。譚溫江原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畢業生,先在吳佩孚部下為軍官,後吳佩孚兵敗,一時無人投靠,見孫殿英來此,便決定投靠孫殿英。1928年,孫殿英打上了東陵的主意,並派師長譚溫江去查明情況,譚溫江和四人商議後,便向孫殿英呈上盜掘慈禧陵的全部方案。

東陵事件後,譚溫江在北京銷贓被捕。安鴻烈逃出境外,與其家人專門從事古玩炒作,行話叫“炒家”。龍紹青帶著一幫人馬,回到墨裏州做起“倒手”,把古玩倒賣給安鴻烈。楚天奇懂得地理之術,專門尋找藏寶地和古墓,人稱“腿子”。蕭戎則繼續收藏專研古董,他和猴瞎子的鑒寶本事,慢慢地就演變成一門獨門絕技,也就是“掌眼”。

時過境遷,安家後人在海外經商,楚家後人去了地質局,蕭家後人去了考古所,都改為正行。只有龍家後人依舊在鬼街口倒騰古玩,行內人都稱他為“龍叔”。輾轉數年,鬼街口基本與北京的潘家園和西安的八仙庵齊名,但完成的卻是截然不同階段的使命,八仙庵主營地下出土文物,和初次上市的交易,潘家園則側重三、四級市場的倒手交易,而鬼街口卻形成了一條很有規模的盜掘倒賣黑鏈。

從下苦──腿子──掌眼──倒手──炒家──收藏,一整套動作被龍家的後人操作得爐火純青,無懈可擊。盜出的文物,一小時就能出手,兩三天的時間,文物順利出關,在境外商人的多次倒手之後,文物將最終到達大古董商手中,速度快到驚人的程度。到達這一級的文物,基本已被洗去全部危險信號,堂而皇之地被“炒家”炒作、拍賣,最終被頂級藏家收藏。文物成交價格是最初的萬倍以上,至此文物極難被追回,盜掘者也將永遠逍遙法外。

如此暴利,別說是對低收入的人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就是股神巴菲特那樣的賺錢好手,恐怕對此也會垂涎三尺!因此龍叔的手下,也吸引了不少能人謀士前來投奔,其中就包括譚彪。

譚彪多得龍叔盡心指教,點撥得頭頭是道,有了譚彪,龍叔算真正有了一個靠得住的謀士,他的犯罪集團也不斷壯大發展。龍叔見譚彪已經頗有小成,更是推崇備至,叫他做了二掌門,自己很少出面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