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揭幕 77(第2/2頁)

“那你很喜歡回到組織裏去咯?”加百列略帶戲謔地問。

“有一點。”基婭拉表示同意,“但如果馬丁·蘭德斯曼能成為你最後一項‘大寶藏’任務的話,我也會很高興。”

“這不是什麽大寶藏。”加百列說,“那些離心機還沒有到位。 ”

“你不樂意把事情交給烏茲處理?”

“其實,我很樂意。”加百列看了一眼放在客廳畫架上的那幅飽經風霜的油畫,說,“再說,我現在還有其他事情要忙。”

“她能被按時修好嗎?

“最好能。”

“我們要去參加揭幕儀式嗎?”

“我還沒想好。”

基婭拉看著油畫。“我理解莉娜為什麽決定把它讓給國家美術館,但是……”

“但是什麽?”

“要是我的話,我肯定很難割舍。”

“如果你也有一個因為長了黑發就不幸喪生的妹妹,你就不會這麽想了。”

“我知道,加百列。”基婭拉又看了一眼那幅畫,說,“我覺得她喜歡在這裏。”

“如果你像我一樣和她在一起待那麽久的話,你就不會這麽想了。”

“她不聽話?”

“可以說,她也有自己的情緒吧。”

加百列和基婭拉回到康沃爾以後,大部分時間都處在與外界隔離的狀態。但2月下旬的一天,馬丁·蘭德斯曼打破了這種狀態。馬丁從公眾視線中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有點不太尋常。但他似乎已經下定決心回歸,在一年一度的達沃斯論壇上重新亮相。他一開場就宣布再為非洲糧食計劃捐贈一億美元,緊接著又發表了一通振奮人心的演講,將會議推向了一周以來的最高點。聖人不僅宣告大蕭條時期已經結束,他還表示,他對全球經濟的未來抱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希望”。

聖人馬丁似乎對於中東局勢的進展尤為樂觀,雖然就在他演講當天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與他的積極態度正好相悖。除了一連串恐怖襲擊的報告之外,他們還收到一份與伊朗核計劃有關的警報。警報來自國際原子能機構。機構主任已經不顧往日的謹慎,預測伊朗在幾個月後就能掌握核能力。“不能再會談了。”他說,“行動的時刻到來了。”

一周的會議之後,馬丁竟然打破以往的習慣,同意在新聞中心接受媒體采訪。佐伊·瑞德不在現場,她編了一個理由,向《金融日報》請假了。至於理由是什麽,她沒有告訴同事。更讓人覺得好奇的是,她竟然消失了一段時間。與倫勃朗的畫一樣,知道佐伊·瑞德去向的只有寥寥幾個人。實際上,就連加百列都不知道她在哪裏。並不是因為他在她恢復期間幫不上什麽忙,而是亨德裏吉根本不允許他去。

4月中旬的一天——康沃爾幾個月來第一個天氣稍好的日子——萊瑟姆國際傳媒公司CEO傑拉爾德·馬隆宣布,他要把德高望重的老牌報社《金融日報》出售給前俄羅斯寡頭維克托·奧勒夫。兩天後,佐伊也露了一下臉。她決定離開日報,接受美國CNBC電視台的一份工作。很湊巧,她發表聲明的當天,加百列正好修復完了亨德裏吉的臉龐。第二天,等油彩幹了以後,他重新給油畫塗了一層清漆。基婭拉走進客廳的時候,看見他站在油畫前,一手撐著下巴,頭微微歪向一側。

“她準備好首次登台亮相了嗎?”基婭拉問。

“應該好了。”

“她誇你了嗎?”

“她不跟我說話了。”

“又吵架了?”

“嗯。”

“決定去華盛頓那邊了嗎?”

“我覺得她需要我們到場。”

“我也這麽覺得,加百列,我也這麽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