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揭幕 56(第2/3頁)

沙姆龍微微一笑,深情地看著他的侄女站起身來,走到最前面,接替卡特的位置。她沒有說話,直接把幻燈片調到下一張。又是一張伊朗地圖。但這張地圖上,只有一個地方做了標記。

聖城庫姆……

庫姆這個地方,證明了那些毛拉[1]在撒謊,雷莫娜開始發言。庫姆這個地方粉碎了一切錯誤的幻想,伊朗開展核項目就是為了生產武器。不然他們為什麽要把一個秘密鈾濃縮基地建在一座沙漠山下面,為什麽不向聯合國負責核監管的國際原子能機構匯報這個基地?但庫姆這個基地也有一個比較煩人的問題,她提醒大家。這個基地只能容納三千台離心機。如果這些離心機是伊朗造的IR-1機型的話,庫姆生產的高濃縮鈾只能幫助伊朗每兩年生產一顆核彈,不能幫助伊朗成為成熟的核武器國家。

“也就是說,庫姆這個基地沒有價值,”雷莫娜說,“當然,除非還有另一些‘庫姆’,另一些散布在伊朗國內的秘密鈾濃縮基地。有兩個基地、六千台IR-1離心機一同工作的話,伊朗就能夠生產足夠的高濃縮鈾,實現一年一顆核彈的生產量。但是,如果有四個基地、一萬兩千台離心機呢?有八個基地、兩萬四千台離心機呢?”

湯姆·沃克,與雷莫娜一樣專門從事伊朗事務的中情局探員回答了她:“那伊朗就可以生產足夠的高濃縮鈾,從而在幾個月內建立一個龐大的核武器庫。到時候,他們就可以把核觀察員趕出國去,準備核爆。而且,如果那些秘密基地藏得很深又堅不可摧的話,那我們幾乎沒辦法阻止他們。”

“沒錯。”雷莫娜說,“但如果這些離心機不是IR-1那類搖搖晃晃的垃圾機器呢?如果它們和巴基斯坦所用的P-2機型差不多呢?又或者比P-2更先進呢?如果它們是按照歐洲最高標準設計和校準的呢?如果它們具備精良的制造環境,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灰塵和指紋之類煩人的雜質呢?”

這一次,艾德裏安·卡特回答了她:“那我們很快就能看見成長為核武器的國家向我們伸出來的槍管了。”

“沒錯。而且我恐怕要說,這正是我們面臨的事實。當各國還在商討、猶豫、耽誤甚至和他們握手時,伊朗一直在忙於秘密地實踐他們長久以來的核夢想。他們奉行的是一套歷史悠久的騙術一欺騙和掩飾。他們通過虛張聲勢、欺騙和拖延等一系列手段朝著建立核武器庫的目標一步步邁進。而馬丁·蘭德斯曼一直在幫助他們。他不僅向伊朗出售離心機,還賣給他們關鍵的泵、閥、真空機,這些東西可以把所有離心機全部連接起來。簡單地說,就是馬丁·蘭德斯曼正在向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提供建立鈾濃縮廠所需的一切物件。”

“怎麽提供?”艾德裏安·卡特問。

“像這樣。”雷莫娜說。

下一幅畫面是一張西至西歐東至日本海的歐亞大陸地圖。德國、奧地利、瑞士和比利時等地分布著十幾家工業企業和技術企業,包括位於馬格德保的開普勒工業公司。所有企業都通過一條虛線連往中國南部的一座城市——深圳,也就是XTE硬件和設備公司的總部所在地。

“猜猜這家XTE硬件和設備公司的所有人是誰?”雷莫娜並沒有特定地問哪一個人。

“全球視野投資公司。”艾德裏安·卡特回答她。

“中間隔著幾家幌子公司和子公司,當然。”雷莫娜似笑非笑地補充道,“蘭德斯曼先生還有一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中國上海的一家私人控股公司。”她走到地圖邊上,“蘭德斯曼經營生意的方式和伊朗開展核項目的方式差不多。它既分散,又極具隱蔽性,同時,它還擁有許多冗余部分和後備力量。最厲害的是,我們根本動不了聖人馬丁,整個供應鏈依靠的是出售軍民兩用的零部件。馬丁很聰明,他沒有把離心機直接賣給伊朗,而是拆分開來,以零件的形式出售給XTE硬件和設備公司。然後,中國人再把組裝好的成品賣給迪拜和馬來西亞的貿易公司,最後,再轉到伊朗人手裏。”

“知道他們的生意持續多久了嗎?”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辛西婭·斯卡伯勒說。

“沒有確切的數字,不過我們可以做合理的推斷。我們知道蘭德斯曼在2002年買下開普勒工業公司。沒過多久,他又開始收購其他歐洲工業科技公司。”

“也就是說有好幾年了。”斯卡伯勒說。

“好幾年。”

“這就是說,秘密鈾濃縮基地鏈可能至少已經完成一部分了?”

“這是我們的猜測,不過伊朗最近的舉動似乎支撐了我們的觀點。”

“什麽舉動?”

“首先,他們在像地鼠一樣到處挖地道。你們拍到的衛星地圖顯示,伊朗人把他們的核項目越來越多地轉入地下。不只是在庫姆,他們在伊斯法罕和納坦茲也增挖了很多地道,還在很多新地點挖了不少,像梅特法茲、開傑和帕爾欽這些地方。在山腰挖地道不容易,也肯定不便宜。我們相信,他們這麽做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躲避衛星探測,防止基地遭到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