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異蛇(第2/7頁)

在道教傳承中,張又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姓氏。天師道的張道陵從四川鶴鳴山起家,最後成為一代天師,造就了青城山道教文化延續了兩千年的繁盛;後續又有張角創立太平道,北宋張伯端創立內丹派南宗,明初張三豐更是開創了武當一脈。

這些在道教歷史上聲名顯赫的張姓道士,都說明了這個姓在道教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僅次於“老子”的李姓的重要姓氏。

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文昌帝君的原型,同樣姓張,似乎也不奇怪了。或許“聖母”張阿姨的姓氏,不過是一個巧合。

現在的梓潼文昌廟,已經是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旅遊景點。我不太明白為何對方會選擇這樣人流量大的地方交易。

文昌廟,也就是俗稱的大廟,就在七曲山景觀大道的中段,交通也算便利。和葉淩菲將車停在景點的停車區,買了門票後,我們步行上山前往神秘電話要求的交易地點。

經過景區的百尺樓、文昌帝君鐵鑄像和翠雲廊,我們一路前行,也沒有任何心思遊覽景點。一直到了大廟東南方的鰲山之巔的天尊殿。傳說那句“獨占鰲頭”成語的由來,就是登臨鰲山的古代名士留下的。

天尊殿主殿中供奉的是道家的三清,居中的就是梓潼神張亞子的師父元始天尊。不過主殿並非我們的目的地,我們最終來到的是天尊殿左側配殿,也就是太子殿,正中塑張亞子長子、次子座像,東為伯夷、叔齊二賢人,西為牛王、谷父、蠶女。

蠶女就是古蜀蠶叢王時期的蠶陵之女,同時也是黃帝元妃,在數千年前是古蜀國和中原聯姻的紐帶。蠶女也被稱為“嫘祖”,最早教中原的先民種桑養蠶,人們以嫘祖為蠶母,祈求保佑蠶業發展。

如果說整個大廟以及天尊殿中所有供奉的神仙都屬於道教神話譜系,那麽眼前看似和古裝的中原年輕女子沒有區別的蠶女,卻絕對是其中一個另類。

蠶女出自古蜀國,這不管是在民間傳說還是史學界都沒有什麽爭議,而在古蜀五神之中,蠶女也是一位極為重要的神靈。

和虛無縹緲的其他四個古蜀神靈不同的是,蠶女很可能是真實存在過的,是華夏地區蠶桑崇拜的產物,盡管在整個中原地區並非什麽重要的神靈,可是在古蜀時期的地位,卻絕對不低。

對方在電話中要求我們見面的地點,也正是在太子殿的蠶女神像下。

我們按照電話中那人的吩咐,在殿外的一個角落,留下了一個隱秘的符號,符號的造型正是巴蜀圖語中代表蠶的形狀。

其實我估計從我們進入七曲山開始,就早已經被監控了,因為我敏銳的五感一直斷斷續續地在提醒我,不管我們走到哪裏,都有著被人注視之感。

在蠶女神像下等待了幾分鐘,一個戴著鴨舌帽和墨鏡的年輕外國人走了過來。正當我們有些奇怪時,他將自己的手機在我們眼前晃了一下。盡管時間很短,我還是看出手機上顯現的是一張照片,照片裏面正是鼻青臉腫的秦峰。

年輕外國人什麽話也沒有說,只是朝外走去。我和葉淩菲連忙不動聲色地跟上。

很快,外國人走到一個相對僻靜的地方,然後越過景區攔截遊人的綠化帶,進入附近的山林。我和葉淩菲四下看看沒有其他人,也硬著頭皮這樣做了。

跟著外國人在山林中穿行了幾分鐘,我們在一塊凹地下看到了一個簡易的帳篷。

那裏還有三個身材壯碩的外國人在等待,其中一個是黑人。而在半開的帳篷裏面,我看到了被捆住並用布條塞住嘴巴的秦峰。

不過這個時候的他,臉上的青腫已經消退了不少,人醒著,只是神色有些萎靡,看來這兩天肯定吃了不少苦頭。

“感謝‘天父’,你們總算來了。我們要的東西,帶來了嗎?”說話的是一個西方中年人,讓我驚異的是他字正腔圓的中文,恐怕許多國人都不一定有這麽標準的發音。

“帶來了,不過我怎麽相信你們拿到東西後,不會殺我們三個滅口?”我拍了拍自己帶著的一個背包,警惕地說。

其實在背包裏面,還有一個微型追蹤器,真相派的定位技術一向不錯。不放心我們帶著象牙盒子前來和綁架秦峰的幕後人員會面的肖蝶,一開始就向我們說明了這一點。我估計此時的她正帶著真相派的人在附近,只要時機合適就會馬上合圍。

“不要玩小聰明,我的朋友,你的援軍要找到我們,至少需要二十分鐘,這段時間足夠讓我殺死你們十次了。”另一個西方人冷笑著說,他的中文不是那麽標準,不過還是能夠勉強聽清楚。當他說完這句話後,從帳篷中扯出一個老式錄音機大小的儀器,我一時間沒有看出來到底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