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控制人心(四)

每個人都有心結。

在童年的時候,我們太過於弱小,無法保護我們自己,只能由父母長輩來保護我們,但是因為他們無法時時刻刻都守護在我們身旁,所以,受傷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孩童時代受到的傷害,隨著年齡的增長,便會逐漸顯露出來,成為心結。

長大後,或許是有意識的,或許是無意識的,我們會掩飾我們的心結,我們自己不想去觸碰,更不想讓別人看見。

這個心結,就成了我們的心中的一個缺憾,也是一個隱藏的陷阱。

很多事情,我們本能地作出的第一反應,都與這個心結有關。

比如,梁哲小時候,他的母親因為工作繁忙的原因,對他關愛非常少,導致梁哲的內心中有某一塊是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他母親漸漸老了,辭去了工作,對他的愛逐漸增多,這時候,忽然有一個人出現,要跟他一起分享母愛,梁哲就受不了了,孩童時代的心結被觸發,最後他選擇了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這就是心結的強大作用力,它可以潛伏很多很多年,然後一旦爆發,則具有非常強大的摧毀力。

梁哲雖然是一名心理師,他自己同樣也深受心結的危害。

這也是他為什麽會被關在這裏的原因之一。

此時的梁哲正躺在重病樓的病床上,微微睜眼,望向頭頂的天花板。

天花板上有幾道灰色的花紋,彎彎曲曲,像是河流一樣。

他腦中的思路也像這幾道花紋一樣,彎曲著,旋轉著。

有些事情,只要去思考,總會想到更好的辦法。

首要的前提是,讓自己冷靜下來。

深呼吸,問問自己:我當前面臨著什麽樣的問題?

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我能做什麽?

我正在做什麽?

梁哲每天至少要問自己一百遍這個問題。

當他發現自己能做什麽,但是卻並沒有在那麽做的時候,他就立馬從心底鞭策自己,去行動起來。

有目標,肯為之思考,並且不停地努力,最終或許不會成功,但是一定是距離成功越來越近。

梁哲目前只有一個目標——他想要逃出去。

如果再不出去,他不知道自己會在什麽時候,真正成為一個瘋子。

趁著現在腦子還清醒,體力也還不錯,對於逃生的欲望也非常強烈,他一定要分秒必爭地行動起來。

梁哲能夠察覺到,整個重病樓中彌漫著一股躁動不安的氣息。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期,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這是戰鬥爆發前的征兆。

梁哲笑了笑,將雙手背在腦後,眯著眼睛,望著天花板上的那幾條彎彎曲曲的線。

他在等待著。

等待著機會的來臨。

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只有在自己做好準備的時候,機會一旦來臨,才能夠抓得住。

他知道那個說話娘娘腔的院警一定會出現的。

一個人,在沒有真正認清楚自己的時候,判斷事情往往會出現偏差,他不會聽信別人的管教,只聽從自己的本能召喚,也就是潛意識的召喚。

那名娘娘腔院警顯然並沒有完成他自我人格的統一,也就是說,他心裏是什麽樣,他現實中又是什麽樣,並沒有完全統一起來。

這樣的人,必然是一個時常處於痛苦狀態的人。

梁哲幾乎能夠想象得到,娘娘腔院警此時肯定睜著眼睛在想他們白天的談話內容,不停地琢磨。

梁哲再次笑了笑,並自顧自地搖了搖頭,這是自嘲的笑和略帶無可奈何的搖頭。

學了心理學,了解了別人是什麽樣的一個人,了解了他是怎麽想的,在遇到事情的事情,就會變得豁達許多。

通過了解自己來了解別人,通過了解別人,反過來再來驗證自己。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自己跟自己對抗的一生,也是蠅營狗苟忙忙碌碌滿足自己內心欲望的一生。

不管任何人,不管擁有多大的權利,不管擁有多少金錢,其實,他們的內心,依然是苟活於世,無比疲累的,任何人都不例外。

因為,欲望,任何時候都無法全部滿足。

然而,心理學,或者說哲學,提供了一條通往快速達到內心滿足的捷徑。

只要利用這方面的知識,懂得了自己的內心,便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大部分人都無法實現的夢想——內心的滿足感。

內心的滿足感源於不爭不鬥,不辯不思,豁達明朗,通透自然。

可以歸結為三個字:看得開。

看得開不是混混沌沌,不是懵懵懂懂,也不是渾渾噩噩得過且過,而是看得真真切切,看得明明白白,看到了骨子了,看到了事情的本質。

當然,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是相當地難,而且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