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無盡恨 8(第2/4頁)

大唐已經不再是他的大唐。即使叛亂平復,他也無力保護楊玉環了。她要想活下去,只有離開大唐。

兩人在青城山的神女洞中匆匆一別。楊玉環涉水東去,玉龍子象征著李隆基最後的愛意,一路守護著她。

一年後,玄宗皇帝以太上皇的身份返回長安,不久即被肅宗皇帝趕出興慶宮,移居到年久失修的西內太極宮中,在孤寂和悔恨中苦度光陰。這時,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以尋找貴妃的魂魄為由,派道士楊通幽去日本看望楊玉環。

這樣做無疑將冒巨大的風險,但玄宗皇帝用一樣東西使道門願為之往:玉龍子。

他承諾,只要道士肯去東瀛,就能用他和楊貴妃約定的密語,取回她手中的玉龍子。

玉龍子就這樣重返大唐,並被道門秘密保管起來。

為了確保玉龍子的安全,司馬承禎道長將玉龍子送到了台州的天台山上,並以天台山為據點,重整因安史之亂而混亂不堪的道教各門派,使天台山成為了道教南宗的聖地。司馬承禎仙去後,保護玉龍子的任務就落到了他的繼承人馮惟良的身上。

可以說,自玄宗皇帝晏駕後,整整一個甲子,玉龍子的秘密被很好地保守住了。

元和元年末的冬天,一首《長恨歌》橫空出世。誰都沒有想到,白居易在王質夫的慫恿下寫出這首長詩,並經他的指點,將有關馬嵬驛的種種真相,乃至玉龍子的秘密,統統以打啞謎般的手法寫進了詩中。

王質夫是怎麽知曉這一切的?

裴玄靜只能推測,王質夫應該是憑借他與王皇太後之間特別密切的關系,才從族妹的口中聽到了這些皇家隱情。

直到此時,裴玄靜也終於明白了,當王質夫無故失蹤時,王皇太後如此急迫地尋找他,其實是不顧一切地要阻止秘密泄露,因為她深知玉龍子的秘密將掀起軒然大波。但是,即使情勢危急至此,她仍然要刻意瞞著皇帝。似乎在皇太後的心目中,天底下最不應該得到玉龍子的,就是她的親生兒子——當今聖上。

正因為皇太後的這個執念,裴玄靜被深深地卷了進來,無法自拔。

她虛弱地說:“我好像有點兒知道,王質夫怎麽會突然失蹤的了。”

“唔?”

“我們假設王皇太後將玉龍子的秘密告訴了王質夫,而王質夫不知出於什麽目的,把相關的內容巧妙地埋設進了《長恨歌》中。《長恨歌》誕生至今已十年有余,流傳大江南北,極受民眾的喜愛,幾乎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試想,在這麽長的一段時間裏,難道就沒人注意到詩中的‘紕漏’之處嗎?”

崔淼沉吟道:“我想,一定會有。”

裴玄靜回憶起在薔薇澗與陳鴻的對談,當時,陳鴻就明顯地表示出了懷疑。只是因為手上的線索太少,所以他與真相之間還有相當的距離。但是其他人呢?

王質夫原先在薔薇澗隱居得好好的,元和六年突然決定應白行簡之邀遠去梓州幕府,有沒有可能是在躲避什麽?周至縣離長安太近,東川至少有點天高皇帝遠的意思。更有可能的是,王質夫自己對於玉龍子的去向尚有不確定之處,於是想借此機會深入蜀地,親身探訪一番。

崔淼說:“如此想來,王質夫在李逢吉赴任東川時辭職離開,也就有跡可循了。”

李逢吉是皇帝的親信,皇帝派他去東川執掌幕府,使王質夫感到不安,於是他再次決定一走了之。

不過,王質夫所面臨的威脅很可能更加具體而兇險,所以他給兩位和《長恨歌》有緊密關聯的朋友——陳鴻和白居易分別寄去了警告信。他不敢在信中直接陳清原委,只能暗示二位自己遇上了麻煩,且與《長恨歌》有關。

裴玄靜說:“他擔心這回自己可能會遇害,所以才在信中點出‘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是希望給陳鴻和白居易留下找出玉龍子暗語的線索。而且,他顯然更相信白居易,因而進一步給他寄去了玄宗皇帝的禦注道德經,幾乎等於將暗語和盤托出了。”

“但若非靜娘,任憑誰都解不出暗語的。”崔淼的語氣中充滿驕傲。

裴玄靜卻黯然神傷:“所以說,質夫先生是作好了萬全準備的。”

“他來天台山,莫非也是為了警告馮惟良?”

“應該是的。”裴玄靜道,“玉龍子就在天台山上,所以王質夫親自前往。但他沒有想到,柳泌已提前一步到達台州,並以台州刺史的身份,利用官府的力量將整個台州乃至天台山都監控了起來。所以,王質夫還未上天台山,就被柳泌抓住了。”

“但柳刺史是皇帝派來的。”

裴玄靜明白崔淼的意思,她也在疑惑,柳泌的行動是否直接由皇帝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