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X的挫敗感(第2/3頁)

在我的提示下,他回想起來:“哦——這是、是我書桌裏那張?”

我迅速收起報紙:“你記得內容麽?”

他思索片刻,搖搖頭說:“記不清了,無非是些家長裏短吧——”說著,他突然凍結了半秒,摸著腦袋說,“好像有個新聞讓人看了挺難受的……我也忘了是怎麽回事,反正我看完就揉成一團扔回抽屜裏了。”說到這裏,他突然驚恐地望著我,“難道是這報紙——”

我對他默默點頭。

所謂暗示,是通過語言、文字、行為等方式,對他人的潛意識造成影響。因為語言、文字、行為傳達的信息,通常是經由意識進入潛意識的,所以大多數暗示行為都會在意識層面留下痕跡,讓被暗示者有所察覺。但有時候,暗示也會在意識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發生。劉向東工作勞累,閱讀報紙僅僅是為了放松,而非關注新聞內容本身。同時,他的大腦當時應該還在進行大量與工作有關的思考。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無意識閱讀”的現象,即讀完了一段文字,事後卻毫無印象——想必很多人都有過類似體會。雖然意識毫無印象,但文字中的暗示,卻很可能已經直接進入潛意識,對心理造成了影響。劉向東在新聞的暗示下引爆恐懼,卻完全不記得新聞內容,正是“無意識閱讀”造成的。

很顯然,調查者對劉向東的性格、工作習慣、生活規律都十分了解,我也由此進一步加重了對劉智普的懷疑。

我問:“你平時習慣在抽屜裏放報紙麽?”

劉向東一愣,隨即搖搖頭:“不,雖然家裏和單位都訂了報紙,但我基本不怎麽讀——”說著又含糊其辭道,“哎,怎麽說呢,我也不敢確定,我今天早上去C大講課,好像是讀過報紙,是不是無意間帶回家了……這我真是記不清了。”

我點點頭,繼續問道:“有沒有可能是智普放到你書桌裏的?”

“不會。”劉向東迅速答道,“我昨天晚上在書房待到十二點多,還打開過一次抽屜,當時裏面很整潔,沒有報紙。今天早上,我跟智普是一起出門的,下午也是一起回家的,我做飯時,他一直在廚房打下手,一次都沒離開過,然後,吃過晚飯我就進了書房,他根本沒時間。再說,書房裏有不少重要資料和試驗性的化學品,我一般都是反鎖房門的,而且只有我自己有鑰匙。”

從劉向東的神色和語氣判斷,他雖然擔心兒子受到懷疑,但並沒有因此撒謊。但,如果把報紙放入書房抽屜的人不是劉智普,又會是誰呢?是劉向東自己?絕無可能——折疊並藏匿報紙的行為看似簡單,卻利用了劉向東的工作、生活習慣與心理特點,並由此預見到了“無意識閱讀”行為的出現,是一次十足高明的暗示,絕對是心理高手所為。

不是劉智普,也不可能是劉向東,難道當天白天,有其他人偷偷去過劉家?

雜亂的信息迅速拼湊,很快在腦海中擦出一道火光。

“劉教授。”我凝眉問道,“你和智普最近有沒有丟過鑰匙?”

劉向東一愣:“你怎麽知道?智普就是今天中午把鑰匙丟了,所以下午才跟我一起回的家,放在平時,他是不願意坐我的車的。”

我問:“中午丟的,具體是什麽時候?”

“說是吃午飯的時候。”劉向東想了想答道,“對,是這麽跟我說的,說中午離開辦公室鎖門時,鑰匙串還在身上,然後跟幾個朋友到學校附近的一家飯店吃飯,離開飯店的路上發現鑰匙串沒了。可再回去找,飯店的人都說沒見過。”

第三者白天去過劉家的合理推測,加上午餐時間劉智普鑰匙的離奇丟失,事情再明顯不過了——調查者偷取了劉智普的鑰匙,下午悄悄進入劉家,不知道通過什麽辦法打開了書房的門,然後將折疊好的報紙壓在巧克力盒下。

我總算松了口氣。我萬萬沒有想到,調查者會使用偷鑰匙這種原始而低劣的手段,或許,真的是高看他了。

我當即離開病房給袁主任打了電話,讓他想辦法調查劉家所在小區當天十二點到晚上六點之間的監控視頻。淩晨兩點,袁主任給我回了電話,說他詳細查看了監控,可以肯定的是,從十一點半到下午五點劉氏父子回家,沒有任何人打開過劉家的房門。同時,劉家位於住宅樓十七層,兩側的外窗都臨著馬路。袁主任也想辦法調查了路上幾家單位的監控,監控顯示,整個下午,劉家窗外也沒有出現過任何人攀爬的蹤影。

“視頻我都找入室的高手看過。”袁主任最後說,“他們都可以肯定,劉家下午沒進過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