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劉智普的童年(第2/2頁)

“難怪了。”我嘆了口氣,“對劉智普來說,山藥就象征著奶奶舍命的愛。你給他夾了山藥,還說了跟他奶奶相似的話,他通過你體會到了奶奶的愛,所以表現出了舒適和幸福感。”

“沒錯。”葉秋薇說,“說到奶奶時,他雙眼出神,一臉的輕松和幸福。我當時就明白過來,他之所以會跟年齡比自己大的女人交往,很可能就是為了追求潛意識中奶奶帶給他的幸福和安全感。”

我深吸了一口氣,想了想問:“對了,他父母為什麽要把他放在老家?這個你問了麽?”

“問了。”葉秋薇說,“原因很簡單,因為工作太忙。當時,劉向東去了外省讀博士,認為自己一個男人不適合帶孩子。同時,葛慶霞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經常全國各地到處跑,也沒有時間帶孩子。兩人一商量,就把兒子送到了老家。”

我嘆了口氣:“虧葛慶霞還是研究兒童心理的,難道不知道性蕾期對性心理發育的重要性麽?”

葉秋薇平靜地說:“這也可以理解。很多心理學家都不認同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那個年代的國內尤甚。”

我再次嘆了口氣:“這倒也是。”

“我跟劉智普聊了一個中午,對他的心理狀況和家庭關系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葉秋薇又說,“1992年,祖母去世,劉智普回到父母身邊。在過去的三年多時間裏,他和父母只能在過年期間見上一面,有時甚至過年都見不到。突然回到父母身邊,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他的性格開始變得內向,開始懼怕與人的交往。他小時候還特別懼怕母親,我想,正是這種懼怕導致了他和母親之間的疏遠。”

我點點頭:“就心理發育而言,奶奶扮演了母親的角色,所以母親失去了應有的位置。嚴格地說,這也是一種亂倫。”

“沒錯。”葉秋薇說,“至此,就可以對劉智普的心理狀況做個初步總結了:進入性蕾期後,兒童對性產生了初步的好奇,並開始通過性器官獲得快感。對男孩來說,他的第一個性欲對象就是母親——戀母情結。但劉智普沒有和母親在一起,身邊唯一的女性至親就是祖母,所以其潛意識中的性欲對象就成了祖母。同時,因為只有祖孫兩人,劉智普沒有受到來自男性至親的‘閹割焦慮’,因而無法順利渡過性蕾期,性心理發育停滯在這一階段,對祖母的‘戀母情結’因此潛伏下來,成為其成年後的性心理特征之一。”

我一邊記錄,一邊連連點頭。

“對祖母的愛戀,影響著他對女性的態度,以及對配偶的選擇。”葉秋薇繼續分析,“他一定發現母親和祖母完全不是同一種女人,因而對母親產生了骨子裏的反感與恐懼,這是母子倆關系疏遠的根源。祖母已經去世,他必須通過其他女人才能釋放自己的愛戀和性欲。在選擇配偶時,他就會傾向於與祖母有共同特征的女性——年齡比他大只是特征之一,他交往過的女人們身上,一定還有更多相似點。”

我停住筆:“這些特征,你身上應該也有。”

葉秋薇看了我一眼,接著分析道:“為了獲得身心的滿足,他和交往的女人發生關系,並在潛意識中將對方當成自己的祖母。但隨著交往的深入,尤其是對方暴露了某種缺點後,他對祖母的潛意識幻想會產生極大的破滅感,由此而來的,就是對交往對象骨子裏的恐懼與厭惡。所以,他才會頻繁地與比自己年齡大的女人交往,又頻繁地將她們拋棄,迅速尋找下一個對象。”

我嘆了口氣:“他是不道德的,但或許也是最痛苦的。”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因,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葉秋薇嘴角閃過一絲冷笑,“任何同情都不是公正的。”

我張開嘴,卻不知如何反駁,隨後松了口氣:“請繼續,分析了這些之後,下一步怎麽做?劉智普的心理對你有什麽價值?”

“把握了劉智普的心理,就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掌控他,繼而通過他對劉向東進行接觸和調查。”葉秋薇說,“不過,分析心理概況,只是掌控心理的第一步,我要做的準備工作,還有很多。”

PS.閹割焦慮:性蕾期的男孩,第一個性欲對象是母親,這就是所謂的戀母情結。與此同時,由於觀察到女孩沒有男性生殖器,又擔心對母親的愛戀遭到父親報復,男孩會產生一種害怕父親閹割自己的潛意識心理,即“閹割焦慮”。閹割焦慮會抑制男孩對母親的潛在的性欲,使男孩接受社會倫理與道德約束,戀母情結也因此弱化,性蕾期順利結束。如果戀母情結沒有受到“閹割焦慮”的壓制,就很可能一直保留到成年,成為病態的戀母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