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父子間暗藏的矛盾

我問:“他兒子在C大工作?”

“是。”葉秋薇說,“當時人多,方自立沒有細說,只說劉智普也是學校的老師。提起劉智普時,他下意識地眯了眯眼,嘴唇緊閉,嘴角外擴且微微下拉,鼻孔急促地出氣,顯然心存不屑與不滿。”

“嫉恨吧,劉向東肯定沒少給兒子鋪路。”我想了想說,“都說劉向東為人低調,可在宴會上讓兒子跟自己坐一桌,實在不是低調的表現。”

葉秋薇繼續講述:“領導們一一致辭後,宴會正式開始。八點,常務副校長挨桌敬酒。之後,劉向東也挨桌敬了酒。”

我哼了一聲:“他又不是學校的人,這麽做不合適啊。”

“巡桌敬酒時,我留心觀察了教職工們的反應,從表情和動作來看,大部分人對劉向東,比對常務副校長還要敬重。”葉秋薇分析說,“結合啟動儀式上的座次安排,我覺得,劉向東雖然早就離開C大,但和C大之間似乎有著深厚的內在聯系。”

我默默點頭。

葉秋薇接著說:“我所在的桌位,坐的都是30歲左右的年輕教師。劉向東過去後,說了這麽一番話,‘你們都是年輕有為啊,C大的建設離不開你們的努力,C大的未來是掌握在年輕人手中的,C大的新篇章要靠你們來書寫,國家的教育大計需要你們的無私奉獻。我代表社會各界的校友們敬你們一杯,你們請自便。’他當時喝了不少酒,所以並沒有表現出啟動儀式上那麽明顯的緊張。盡管如此,他還是出現了一次結巴,並摸了一下門牙。”

“在這種場合都控制不住。”我分析說,“看來是強迫症無疑了。”

“還不能下定論,而且這不是重點。”葉秋薇說,“重點是他的話。我注意到,他的敬酒詞一共有六次停頓,可以分為七句,其中六句的稱呼都是‘你們’,只有一句是‘年輕人’。”

我並未記錄劉向東敬酒時的話,不好意思地問道:“他的原話是什麽,能再說一遍麽?”

葉秋薇重復了一遍,我一字不落地做了記錄,隨後說道:“確實,一共七句話,除了第三句用了‘年輕人’,其余六句的稱呼都是‘你們’。”我一時沒有頭緒,“這說明了什麽?”

“正常情況下,稱謂在短時間內具有慣性和一致性,其突然改變,往往能折射出心理的微妙變化。”她解釋道,“比如在一次業務溝通中,銀行的工作人員對客戶一直使用尊稱‘您’,某句話卻突然改用了‘你’,就說明客戶的上一句話令他(她)感到了不悅。再比如,你跟某個朋友聊天時,朋友一直使用‘我爸’指代他父親,某句話突然改用了‘我父親’,說明你們之前提到的某件事,或者他自己心中的某個想法、某段記憶,突然增加了他對父親的敬重。還有更常見的例子,情侶吵架,一開始都管對方叫‘你’,憤怒達到一定程度時,則往往會直呼對方全名。總之,對正常人來說,對他人稱謂的突然改變,就是心理變化的明顯標志。”

我點點頭。

“劉向東說敬酒詞用了20秒左右的時間。”葉秋薇繼續分析,“20秒內要構思並說出這麽一番話,一般人是絕對沒有精力對話語內容進行細致深入的思考的。也就是說,七句話連同其中的稱謂,基本都是下意識地說出口的。綜合這些可以推斷,‘年輕人’這一稱謂突然而短暫的出現,應該折射了劉向東潛意識心理的細微變化。”

我陷入沉思。

“潛意識的變化與暗示有關。”葉秋薇接著說,“但當時,只有他自己在說敬酒詞,其他人一句話也沒有說,甚至連大的動作都不敢做,所以,這種暗示應該是劉向東自己施加的,是他的自我暗示。他當時正在說話,所以這種自我暗示一定來源於話語,也就是他突然改變稱謂前說的那句敬酒詞。”

“C大的未來是掌握在年輕人手中的。”我盯著筆記本上的記錄,思索片刻,不確定地問,“他自我暗示的來源,就是‘C大的未來’?”

“完全正確。”葉秋薇平靜地看著我,“在七句連貫的話裏,稱謂的改變,只在‘C大的未來’出口後發生了一次。這說明,‘C大的未來’對劉向東造成了自我暗示,從而引起了稱謂的改變。照此推斷,在潛意識中,劉向東並不認為C大的未來掌握在‘你們’——即我們那一桌年輕老師——手中,而是掌握在‘年輕人’手中。也就是說,在他的潛意識裏,他口中的‘年輕人’和‘你們’是有區別的,指代的是不同的人。”

“不同的人——”我一愣,下意識地擡起手,又迅速放下,看著她說,“‘年輕人’指的,難道是他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