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試探與反試探(第2/2頁)

我下意識地屏住呼吸。

“我先發一條和之前一模一樣的短信:小剛,你幹的好事我都知道了。”葉秋薇繼續講述,“李剛當時有點犯困,打開短信一看,神色瞬間清醒。他鎖了手機,東張西望,屁股不停地在沙發上挪動,還不時地按壓脖頸,搓揉腦袋,這些,都是高度緊張的表現。我想,25號那晚,他大概也做出過類似的舉動。我計算了時間,又是過了整整五分鐘,他沉住氣,給我回了一條短信:哥,你別整天調戲我了行不,我這會兒正開著車呢。”

“又是反試探。”我不解地問,“他為什麽要說自己開著車呢?”

“撒謊的擴散性,或者說慣性。”葉秋薇分析道,“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現象。人們在受到質問時,常見的反應有三種:自我人格驅使下的撒謊,本能驅使下逃避,以及超我人格驅使下的坦誠——現實中以前兩種反應居多。通常情況下,面對質問帶來的威脅,人的第一反應是逃避,隨後才會產生撒謊的意識。逃避的言行已經發生,撒謊的意願受阻,就會在接下來通過別的話題釋放,這就是撒謊的慣性。”見我不太明白,她進一步解釋說,“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孩子打碎了花瓶,受到父母質相關問時,第一句話通常是‘我也不知道’——這是本能的逃避,隨後又往往會補上一句‘我當時在外邊玩’,或者‘我下午一直在寫作業’之類的謊話——這就是撒謊的慣性。”

我恍然地點點頭:“這麽說,難道他第一次的回復中,也有慣性的謊言?”

“沒錯。”葉秋薇說,“我26號就套了肖小燕的話,25號晚上,李剛一直在處理一起借款糾紛,根本沒有玩的時間。”

人類的心理世界真是復雜而玄妙。

我深吸了一口氣,暗暗感嘆,隨後說:“請繼續。”

葉秋薇平靜地講述:“他已經落到了我手裏,我自然不用再跟他客氣。我當即回復說:我沒有調戲你,我說的是你出賣海哥的事。看到短信,他瞬間凝固了身體,滿臉煞白,沒有一絲血色。兩秒後,他癱軟地靠在沙發上,四肢止不住地顫抖,不停地擦拭額頭上的汗。不過他的心理素質比我想象得要好,兩三分鐘後,他居然恢復了氣色,再次沉住氣,給我回了一條很長的短信:你是誰?憑什麽說我出賣海哥?我是海哥的親弟,咋會出賣他?你到底是誰?說這挑撥的話是幾個意思?你是誰?我咋可能出賣海哥?他是我親哥!”

“重復。”我說了一句,“用重復的言語進行強調,典型的自我安慰。”

“是。”葉秋薇說,“自我安慰的出現,是心理防線即將倒塌的信號,我立即回復:你慌什麽?我說的是哪件事,你應該很清楚。他也有點本事,似乎意識到了我並不能確定他出賣趙海時的具體事件,馬上回復說:你也別給我裝,我看你是無事生非。我考慮了十幾秒,最後決定冒個險,於是回復說:非要我明說?好,你還記得丁俊文和那六百萬麽?看到這條短信,他的身體頓時癱軟下來,半靠半躺在沙發上,不停地搓揉面部和脖頸。”

我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對趙海時的不忠誠,確實和購買研究報告的事有關。還好你的推測是對的,否則,他這條線索也就徹底斷了。”

“凡事皆有風險,偶爾也要接受直覺的指引。”葉秋薇說,“就算直覺錯誤,也只是損失了一條線索而已。言歸正傳,李剛當時很慌,我決定乘勝追擊,又發了一條短信說:小剛,我知道這不全怪你,你老實給我交待,我不會跟海哥說。”

“他告訴你了麽?”

“沒有。”葉秋薇說,“我以為他在重壓之下會對我全盤托出,但他沒有。相反,兩分鐘,他居然恢復了神色,沉住了氣,回復說:能不能讓我考慮考慮。”

“緩兵之計。”我說,“他肯定要找人商量。”

“這樣也好。”葉秋薇輕輕一笑,“他肯定會第一時間找人商量,這個人,一定也是M事件的知情者。如果這個人就是何玉斌,或者跟何玉斌有明顯的從屬、利益關系,我也就用不著再對李剛進行試探了。”

我急切地問:“結果如何?”

“他發完最後一條短信,立即就撥出了一個電話。”葉秋薇說,“電話接通後,他叫了一聲哥,隨後就下了樓,我自然無法跟聽。不過,想查出他當時撥出的電話號,也不是件難事。”

我深吸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