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庫管員的微妙心理(第2/2頁)

我也覺得沒那麽簡單。

“但歸根結底,這些都只是我一瞬間的聯想與推測。”她隨後說道,“想繼續調查下去,就必須找到可信的證據。天一亮,我就趕回家,把我丈夫的書和研究資料全都搬了出來,一頁一頁地仔細查找,一直找到中午,總算發現了我想要的證據。”

我拿起筆,準備隨時記錄。

“在他07年12月17日的工作筆記裏,我找到一段與M有關的文字。文字簡述了M的物化性質,並簡短分析了人類長期注射或服用M導致成癮的可能性。文字最後,是一句讓我難以理解的話。”

“什麽話?”我急切地追問。

她深吸了一口氣,眉毛向內收縮,輕輕咳嗽了一聲,右手下意識地伸向頸窩。手伸到一半,又突然改變了方向,端起了桌面上的水杯,又把水杯放下——她顯然不是想喝水。

那是她第一次在我面前展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心變化。

不到一秒,她就迅速恢復了平靜,不動聲色地說:“那句話是:秋薇,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沉默許久,我嘆了口氣說:“拋開這句話。從筆記的內容來看,你丈夫應該也是M成癮性研究項目的參與者。”

“嗯。”她點點頭,“如此一來,他和謝博文、丁俊文之間,就有了直接聯系。但至此,我依然十分迷茫,無法將自己的遭遇與這些線索聯系起來。”

我接過她的話說:“所以你必須繼續調查,而當時唯一明確的線索,就是那份研究報告,以及取走報告的丁俊文。”

她繼續回憶:“當天下午,我就去了一趟研究所,找到档案室的一個朋友,以學校新報項目需要參考為借口,讓她給我列了一份研究所五年內的項目申報名單。名單上沒有出現與M有關的任何內容,我就悄悄問她,所裏有沒有進行過什麽不公開的研究。”

“她怎麽說?”

“她當時嚇了一跳,叫我不要亂說,因為非公開項目要麽涉及國家機密,要麽就涉嫌違規違法。不過她最後還是肯定地告訴我,說研究所上次有機密項目,還是2000年以前的事。”

我稍加思索:“至此,調查下去的唯一可能,就是接觸丁俊文了,你直接去找他了?”

“如果他也是那個龐大計劃的參與者,主動找他就是自投羅網。”她說,“我不會做那麽冒險的事,我要讓他主動來找我。”

“主動找你?”我問,“怎麽做?”

“用暗示。”她說,“化學教給我的寶貴思想之一,就是一切反應皆能被催化。心理變化也是一種反應,只要了解了一個人的內在性質,你就能催化他做出任何行為。”

“所以第一步,是先了解丁俊文。”我瞬間明白了她的意思。

“沒錯。”她接著說道,“發現查詢档案這條路走不通時,我就迅速明白,必須讓丁俊文主動接近我。為此,我和档案室的那位朋友閑聊了一個下午,旁敲側擊地打聽了一些丁俊文的情況,有一條消息讓我十分振奮。”

我趕緊記錄下來,請她繼續。

“朋友告訴我,丁俊文很喜歡上網,而且整天泡在一個國內知名論壇裏。”她解釋說,“人在現實生活中是高度社會化的,但網絡會過濾自我,展示出一個人相對真實的一面。所以,想了解丁俊文,只需要了解他在網絡中的表現即可。我繼續跟朋友聊天,發現她也喜歡上那個知名論壇,接著,我從她口中,得知了丁俊文的論壇ID。傍晚,我照顧好丈夫,交待好護士,就去了醫院旁邊的網吧,開始查詢丁俊文在論壇中的言論記錄。”

“有什麽發現?”我繼續問。

“他是個很有意思的人。在現實中,他只是個庫管員,估計連復雜一點的化學式都不會寫。但在網絡裏,他卻像個資深學者:他的每一次發言,都極盡公正、嚴謹與誠懇,並且從未出現過明顯的常識性錯誤。這一切,有意無意地塑造了一個德高望重的化學家形象。不過——”她話鋒一轉,接著說道,“他畢竟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話題一深入,就說不出實質性的內容了,只能跟著湊熱鬧。”

我撓撓頭:“這是出於什麽心理?”

“輕微的幻想症。”她分析說,“雖然他只是研究所的內勤,但這份工作,會讓朋友們把他當成科研領域的人,久而久之,在朋友面前,他也會以科研人員的身份自居,這會給他帶來強烈的自豪感,時間久了,就會積累成一種不真實的自尊心理。”

我飛速記錄著她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