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水面映畫

此時密卷上浮現出的畫面,與我們之前在烏魯木齊見到的文字不同。伴隨著滴在密卷上面水滴的消失,整張密卷在不停地冒出小氣泡,就像是煮沸的沸水一般。然而每每冒出小氣泡,之前水滴所在的地方,顏色就會變成深青色。當不再有氣泡升起的時候,盆中的密卷之上,已經形成了一副深青色的畫面。

這幅畫面並不是傳統意義的潑墨山水畫,而更像是一種特殊的“簡筆畫”,畫面十分精細,質感十足。畫面上出現的是一座宏偉的大山,山勢蜿蜒高低崎嶇,山頂之上還有一些淡色的雲彩,雲彩與山層層疊疊像是聯系在了一起,仿佛這座大山是在雲海之中。雖說是畫面,但是精細的程度讓人咋舌,因為紙張大小有限,不過畫面之中勾勒出的每一座山峰,都清晰可見,甚至還能看到各個山峰之間,不同地地形地貌。

“這座山的走勢,看起來好像是一條遊走的龍。難道這是一條龍脈山?”夏夏不由地問道。

夕羽惠沖她點了點頭,回答說,夏夏說的沒錯,這確實是一條龍脈。這從畫面之中就能看出來。龍頭是近景之中,那高大的三棱山峰,龍身蜿蜒而動,龍尾一直延伸到雲端末不見了蹤跡,而那些起伏的山峰,恰好是龍身移動的“動點”、除此之外,這幅畫裏面還另有玄機。夕羽惠讓我們注意看,畫面頂端上出現有祥雲和福光,出現這兩種圖案,意思是這裏居住這龍,所謂“有龍則靈”,就是指的這一點。如果只是為了突出這座山,那麽完全沒有必要畫有祥雲和福光,所以這幅畫面,是在強調這座山不僅僅是一座龍脈,而是在龍脈之中,確實居住著龍!夕羽惠說完之後,不由得看向了胡娘,像是在驗證她的話一樣。

胡娘微微一笑,朝夕羽惠點了點頭,並示意我們繼續關注畫面。

這幅山脈畫面,停留了約有一分鐘左右的時間,隨後密卷之上的畫面,又漸漸地變的模糊了。剛剛精細的山脈畫面,現在就僅僅只能看到一個大體的輪廓。直到最後,整張紙上都變成了那種深青色。

紙上那種深青色由濃變淡,看來又有畫面要形成了。不過,水質沒有變的渾濁,依舊還是非常的清澈。這個時候,一副巨龍的畫面,在紙上躍然而生。

這條巨龍在紙上顯得十分磅礴有勢。龍頭高高的昂起,龍眼雙目圓瞪炯炯有神,完全是畫龍點睛之筆,龍嘴大大的張開,就像是在龍吟吼叫一般。它的身體呈現出蜿蜒遊走的狀態,龍尾一直延伸,並沒有出現在畫面之中。加上畫色為深青色,故龍身的顏色就是深青色,使得整條龍顯得格外氣勢洶洶。在龍的身下,龍腳踩著祥雲,龍身上還有福光出現。

“我靠,這不會是‘景上圖’吧?畫中畫,圖中圖!”夏夏吃驚地問道。

夏夏這話一出,我馬上插嘴問夏夏,什麽是“景上圖”?她剛剛說的“圖中圖”是什麽意思?

夕羽惠先一步回答我說,剛剛夏夏說的沒錯,現在紙上呈現的畫面,與剛才紙上出現的畫面,確實形成了“景上圖”。所謂“景上圖”,簡單的解釋,其實夏夏已經說過了,就是“圖中圖,畫中畫”。兩幅圖聯系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而且“景上圖”這種畫面之中,常常蘊含有一定隱藏信息。夕羽惠甚至給我舉例說到,著名的《推背圖》,或許就是一副“景上圖”,也就是說除了《推背圖》之外,應該還有一副圖,與之形成對應。有很多人都想參透其中奧妙,但是能知其玄理卻寥寥無幾,因為缺少了另外的那副圖。

隨後夕羽惠的話,又回到了我們現在所看的畫面上。她也不多說,直接點到重點,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畫,說白了,就是剛剛看到的那副山脈畫的“上方圖”。之前山脈之上有祥雲,並伴有福光。而現在巨龍圖案之中,巨龍正是踩著祥雲,身出福光,說明福光就是從巨龍身上發出。

夕羽惠讓我回憶一下剛剛的畫面,並與這幅巨龍畫面進行對比。依照夕羽惠的說法,剛才的山脈走勢,完全就是根據現在巨龍的身形走勢而定。之前那近景高聳的山峰,巨石巨龍的龍頭,而蜿蜒的山脈,同樣秉承了巨龍身形的走勢,特別是山脈並沒有看到盡頭,這就像是巨龍的龍尾,一直向後延伸,所以在這幅圖案之中,我們也看不到龍尾。

經夕羽惠這麽一說,我發現確實是這樣,之前畫面山脈的走勢,和現在龍的狀態,幾乎是一模一樣,我甚至不用細想,就能想到這一點。而且如果將兩幅圖案進行對比,應該能很清楚地找到龍頭、龍身、龍爪等部位,所對應的山脈位置。原來密卷之中前後的兩幅圖,想不到聯系居然如此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