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不死不滅的循環

隨後夕羽惠對我解釋說,很多不同的文明之間,都流傳有一個相似的神話故事,就是傳有一條吞食自身而存活下去的蛇,或者是龍。這裏面隱含的意思,是在比喻從誕生之日起,不斷蠶食著昨日的自己,並且可是在死後轉生,重新由嬰兒開始,重復新的一生。咬住自己的尾巴,並將其慢慢吞噬,從而首尾相連的蛇,就是生命輪回往復的象征。

這個神話故事,在古印度文明中是銜尾蛇蛇神舍沙,它環繞著龜神俱利摩,支撐起負責背負整個世界的八頭大象,意味著世界的永生。而在古中國文化中,特別是中國的紅山文化中,是有象征其意義的“盤曲之龍”的符號。它象征民族長生不衰的標記。在基督教中,人們普遍認為,吞食自己身體的蛇,是整個物質世界的邊境與限界,其“自我消減”的特性,也象征著追隨《傳道書》中的傳道者足跡,在轉瞬即逝的世界裏,一個短暫的有限的存在,同時作為“循環定律”的標志,是泛神論與神秘主義中“自我毀滅”的代表。而在東歐國家的獨神論派系教堂中,這種“銜尾蛇”是一種重要的徽紋。東歐基督教,有一個俗稱拜蛇教的支派,信奉的就是銜尾蛇,並稱其為“聖蛇”。而在諾斯底主義中,銜尾蛇則象征“無限”以及“世界之魂”。在很多西非的宗教裏,蛇是一種神聖的動物。半神艾度斐度的形象,正是一條咬著自己尾巴的大蛇。

說道這裏夕羽惠不忘打趣的說道,“你最愛的球隊國際米蘭,不就是叫做蛇精靈嗎?你是不是鐵杆內拉祖裏呀?這裏所說的蛇精靈,就是根據意大利卡爾拿羅攝政國國旗,半神的形象塑造而來。也就是說,蛇精靈最早也是銜尾蛇的一種。”

“惠姐啊,你怎麽現在跟我一樣了,正經事說著說著,自己就跑偏了。其實蛇自己吃自己的含義,我也有所了解,好像就是象征著,圓滿和不斷的重生。可是我們看到的是,地龍和陀龍相互吃對方,兩條似龍非龍似蛇非蛇的東西互吃,這有什麽深意嗎?不可能還是和你說的‘銜尾蛇’一個意思吧?”我打斷了夕羽惠的話,很不解的問道。

夕羽惠不急不忙地對我說,“我們推理一下,如果一條蛇或者是龍,吞食自己的身體,是為了使自己不斷往復的重生下去。那麽兩條蛇或是龍,相互吞食對方的身體,這有什麽含義,你自己想一下,注意回憶一下,你剛才在壁畫中看到的場景。”

隨著夕羽惠的話,我又把壁畫上的場景想了一遍。纏繞在一起的地龍和陀龍,剛開始還在掙紮,想要用蠻力把他們各自分開,可是這顯然是不可能辦到。之後再吞食模糊黑影之後,二者便開始,相互的吞食對方的身體,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原本緊緊纏繞在一起的身體,居然鬼使神差一般的分開了!我心裏冒出了一個奇怪的答案。

小聲的問道夕羽惠,“他們倆各自吞食對方身體的含義是——為了讓各自得到解脫?”

夕羽惠先點點頭,又搖了搖頭,讓我再往深處想一下。還不等我想,躺在我們旁邊的大凱,突然幽幽的來了一句,“可不是為了讓它們各自轉生吧?”說完還睜開眼,看向了夕羽惠,在等著夕羽惠的回答。

夕羽惠沖大凱點點頭,並對我說,壁畫開始的時候,兩條龍均想要分開,可是卻分不開,這就意味著,二者不可能轉生,因為只有將曾經的“身體”吞食掉之後,才是轉生的一個先決條件。所以二者便開始了,相互之間的吞食,這樣的吞食不僅使,纏繞的身體得以解脫,而且還可以使地龍和陀龍得到轉生!夕羽惠特別指出到,兩條龍在相互吞食後,所“解開”相互纏繞身體的部分,並不是真的解開,而是他們轉生之後新的身體!

我用敬佩的目光看向了夕羽惠,看似幾個完全沒有任何聯系的畫面,竟然被她簡單幾句話,就給解釋明白了。夕羽惠所給出的解釋,聽上去完全的合乎當時壁畫上的情況。原來陀龍和地龍相互的吞食,是為了幫各自轉生,二者只有相互的幫助,才能形成轉生,不然就只能被纏在一起。想到這裏,我不禁多了一個問題。

於是問道夕羽惠,“你有沒有想過陀龍和地龍纏繞在一起,是什麽意思?它們倆是完全不同的種類,不可能如此緊密的纏在一起,壁畫上既然那樣描繪出了,纏在一起的雙龍,我想這其中必然有它的深意。你覺得呢?”

聽完我的問題,夕羽惠也皺起了眉頭,她說她也想不出,有什麽原因能解釋地龍和陀龍的身體,會被緊緊的纏繞在一起。

既然夕羽惠都沒想出來,我也就不再多想了。馬上就又考慮起地龍和陀龍相互吞食後,壁畫後面出現的場景。我記得在哪之後,壁畫一直在雙龍相互吞食的畫面上,停留了很久。之後出現的,就是那奇怪的四只怪鳥。除了鳳凰和那只會飛的孔雀之外,其余的那兩只大鳥又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