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羚羊掛角(第2/2頁)

黃天賜在現場有些情緒失控,吵鬧哭叫著不能平靜。許曉尉費了好大力氣才把他安撫住,希望他節哀順變,配合公安的調查,早日抓到兇手,為李佳報仇。

黃天賜抽噎著回答了許曉尉的問話。

根據黃天賜的敘述,他和李佳結婚九年,婚後第二年就生下了兒子黃渤,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經濟也算寬裕,日子一直和和美美。李佳為人厚道,平日裏深居簡出,社會關系單純,除去父母和親戚,以及上學時的幾個要好同學之外,幾乎不和別人來往。

這兩起案件給曲州市民帶來恐慌,也使李觀瀾產生了極大困惑。

兩起案件有諸多共同之處,被害人的特征也類似。是否可以並案偵查?

在案情分析會上,資深刑警呂鵬表態說:“根據我的辦案經驗,這兩起案件是同一名兇手所為的連環殺人案,可以並案偵查。兩起案件有許多共通點,兇器一致,傷口一致,兇手的作案手法也一致。朱月被害後,媒體沒有進行報道,影響的範圍很小,所以基本上沒有模仿作案的可能。兩名被害人的特征也近似,都是女性,三十幾歲,性格善良,與世無爭,而兇殺現場都沒有劫財的跡象。更重要的是,兩起案件中,死者家門都沒有撬壓痕跡。我們可以推斷,兇手與這兩名女子認識,不排除精神異常者作案,對與兩名被害人類似的女性懷有痛恨心理。當然,兇手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是一個外表正常的人,所以才能取得兩名被害人的信任。”

李觀瀾說:“這是一個合理的推測。黃天賜和他家的鄰居都證實,死者李佳是非常謹慎的人,從不輕易給陌生人開門。她能讓兇手進入家裏,應該是很信任兇手。”

在一旁沉默很長時間的許曉尉說:“我不是很同意這個說法,兇手未必是兩名死者都熟悉的人。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兩個受害人居住的小區的大門上,都貼有一張人口普查的啟事,介紹這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意義,並且呼籲小區居民配合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員人室檢查。兩個受害人的確是很善良的人,但是善良的人通常也相對軟弱,容易相信別人。如果兇手偽裝成人口普查員,敲門入室,以兩個受害人的個性,很可能輕易相信並順從地給兇手打開門。而兇手以這個身份做掩飾,人室後有較多時間觀察環境,了解情況,然後從容不迫地實施犯罪。”

李觀瀾贊許地點點頭,示意同意許曉尉的想法,說:“你注意到這個細節,很值得鼓勵。但是,這裏面有一個悖論,如果兇手偽裝成人口普查員人室,就說明他和兩個受害人不認識,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又怎麽會同時和兩個善良的女人結下深仇大恨呢?而且,人口普查員進入居民家中進行普查的時間一般在黃昏五點到七點之間,這兩起案子卻都發生在中午十二點左右,這也和慣例不符。”

許曉尉說:“我也沒有想通這一點,但是目前並案偵查的條件還不成熟,我們正在監控的嫌疑人段祺也暫時不能完全排除嫌疑。”

李觀瀾說:“被害人李佳的丈夫黃天賜也提供了兩個和他有嫌隙的人的名字,不過從他描述的情形看,這兩個人並不存在殺人的動機,無論怎樣,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還是要和他們直接接觸。”

案情分析會之後,依然是迷霧重重。參與偵破的刑警們各持己見,呂鵬的說法似乎合乎情理,而許曉尉的懷疑也不無道理。兩起相似的案情,並未給案件的偵破帶來任何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