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線電車上的射擊手(第4/10頁)

派出警察在現場附近的居民中調查之後,發現了三個曾在當夜十點至十一點之間聽到過爆破聲的人。其中一個是當時列車通過的一個公路、鐵路交接口的值班員,據他說聽到的是在丘陵中留下回音的巨大聲音。但是與其說是槍聲,更像是汽車的爆胎聲。為了落實,已經安排將東京全市的出租車和自家用汽車全部排查一遍,需要兩三天便可判明。

如果那確實是槍的射擊聲,列車員倉內說沒聽見就成問題了。因為電車車外的噪音遠遠大於車內的。他大有可能將列車員室的門打開一條縫,用無聲手槍射擊,那樣子彈就應該從側面射中小香的左胸。但是她身上的彈痕顯示,子彈是從幾乎完全的正面射入的,只有一點點傾斜。這就不對了。那麽難道是在電車行進過程中,倉內從車窗爬到車頂,用腳勾著車欄杆把自己倒吊下來,臉正好可以吊在車窗的上沿,就那麽保持著蝙蝠式放了一槍嗎?然後回到列車員室,等車廂內騷動起來再裝作剛知道的樣子跑出來嗎?嗯,這家夥倒是能做到這些。應該把列車員倉內銀次郎好好調查一番。

“嘭”、“嘭”,有人敲門。

“請進。”大江山警部轉向門口,開門進來的是他的部下。

“有您的快遞。”部下將一個用茶色包裝紙包著的四方形的包放在了桌子上。

警部小心地打開了包。裏面只放著一冊昭和五年十二月號的《日本收音機》雜志。打開隨便翻了翻,書頁中有一頁是被折過的。翻開這一頁,則插著一塊白色的小布條做的書簽,並畫著箭頭。箭頭所指的是一篇文章的題目——《無線電與雜音研究》,用紅色鉛筆畫著線。文章是一個叫做“大磯HS生”的人寫的。大江山警部一向對無線電什麽的沒有興趣,本想將雜志拋諸一旁,但“雜音”這兩個字卻讓他聯想到了電車的噪音,遂耐著性子將文章讀了一遍。他很快就注意到,這篇文章寫得十分通俗易懂,而且內容也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

寫作這篇《無線電與雜音研究》的HS生,住在離東海道線大磯站不遠的山手。他家裏有一台無線電收信機,每天聽無線電時,總會有那麽幾十次嘎拉嘎拉的噪音,讓他聽不清楚。他監測了噪音發生的時間,發現是有規律的。進一步研究了之後,原來源頭是由他家外通過的列車車頭,在通過高架橋時與鐵軌摩擦產生小火花造成的。在高架橋的接縫部分產生的噪音最大。其結果使他能在家一邊數著無線電裏的雜音,一邊看著表,就能判斷列車是以幾公裏每小時的速度奔馳,或通過了什麽地方。HS生在文章中插入了大量的大磯附近的地圖和顯示雜音大小的曲線圖,說明了這一點。

“這倒是個有趣的發現。”大江山警部不由得自言自語起來,“但是這篇文章又能說明什麽問題呢?”

他模糊地覺得這文章和這次的省線電車槍擊事件有關系,但是要問他這關系具體是什麽,他便回答不出了。那只是一種非常模糊的預感。警部對自己科學知識的不足感到非常氣惱。可是,這雜志又是誰寄來的呢?

又有人敲門了,不用說,肯定是他的部下多田刑事。他應了一聲,門開了,果然是多田進來了。多田滿臉喜色,看起來是發現了什麽好東西。

“科長!我們終於找到有趣的東西了!就是這個。”多田將一個小包放在了警部面前。

打開一看,原來是兩個子彈殼。

“嚯,這東西是在哪兒發現的?”

“在現場附近的笹木家墻下。”

“等等,這個和子彈是否一致呢?”警部立刻起身從旁邊的玻璃盒子裏夾出子彈,和彈殼放在一起比較。果然,嚴絲合縫。玻璃盒子裏的子彈,就是從一宮香身上取出的,那麽多田刑事找到的彈殼,一定就是發射出這顆子彈的了。彈殼有兩個,子彈卻只有一顆,這不是很奇怪麽?

“幹得不錯!有沒有到笹木邸裏面去看看?”

“我和同事已經一起拜訪了笹木邸的年輕主人笹木光吉,這是我們詢問的記錄。”

多田說著遞來了一張紙。警部用低沉的聲音讀著多田的記錄。

“好,我來會他一面!”

被帶到房間裏來的笹木光吉,是一個年近三十的安靜紳士,皮膚略黑,看起來頗有資本家之子的派頭,高貴中帶著自信。

“給你添麻煩了。”大江山警部的語氣非常鄭重,將兩個彈殼和一個彈頭出示給笹木,“我的部下撿到了這些東西,彈殼是在你家的墻下找到的,請看這張地圖,彈頭是在鐵道另一側、你家附近的草叢中找到的。你對此有什麽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