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斷淩碎霧第二十六節 壁空壓(第4/4頁)



“不能老想著洋學堂的知識,應該從《機巧集》中找到些東西來救大家的命。”魯一棄的腦子裏首先弄清楚自己該做什麽。其實他沒想到的是這樣做最先救的自己的命。

“嘎、嘎、嘣、嘣。”墻壁移動時發出的聲響更加巨大,移動也更加艱難。但它確實沒有停止,只是在等待後續的推力。

魯一棄的腦子在飛快的轉動著、搜索著,可《機巧集》中沒有找到一點有關有用的信息,那本玄奧的書中他能弄得懂的太少了。於是他把尋找的範圍擴大,在他所知到的所有典籍、秘本中搜尋起來。

《攻兵械制》有記載:雙竹筒相套,隙合。外空留眼,中實推壓。中實回氣抽注熱油,中實推壓熱油可射百步。

《九流玩器諸般》有:湘人有做無火爆竹,紙筒裹同徑木棍,其中暗藏花碎屑,前留活門。回拉木棍活門開,氣回攏。推活門閉,氣漲筒爆,花碎屑飛揚如焰火。

這兩段文字讓魯一棄迅速把思維重新拉到了《機巧集》的“巧字篇”裏:“腔封,塞動。口門活,回開推閉,氣出,為用。”

“回、開、推、閉!氣、出!”如果不是魯一棄曾經學過道家的“龜散息”,他決對不可能將這六個字用低矮的聲音一個個吐出。但是遺憾的是他的氣息力量只夠將原文中的幾個字下意識地說出,而無法將自己對這段文字的理解解釋給大家聽。

鐵匠和獨眼的腳步是同樣跌撞、急促的,腳步的方向也是一致,目標是這個空間的右側,一堵雖然看不清,卻肯定存在的墻壁。

不用魯一棄解釋,他說出的幾個字那幾個匠人都很熟悉,魯班爺當年做出一個物件兒時口頭留下了句六字訣,就是這六個字。這句六字訣沒寫在《班經》裏,因為這口訣不是坎子秘密,是個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技法原理,做過、用過、知道那個物件兒的匠人一般都知道這六字訣。鐵匠知道,他做活離不了那物件兒;獨眼也知道,打他懂事起,就知道家裏一直都用著這物件兒。這是啥?風箱,也有叫風屜的,是連接在火灶旁鼓風旺火用的。

坎面的動作原理就是個巨大的風箱,剛才進來的狹窄入口是抽氣口,墻壁是活塞板,活塞板回拉,氣被抽入,活塞板推出,氣被壓,抽氣**門關閉。按道理,風箱應該有相連的另一個大出氣孔道,這樣就可以將鼓壓起來的氣輸送到需要的地方。可是這風箱卻沒有這個孔道,也或許那孔道被什麽封死了。在這裏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奇怪,因為這不是真正的風箱,這是座坎面,它鼓壓起的氣就是要將人碾壓死去。

鐵匠和獨眼奔去的方向就是風箱出氣孔道的地方,風箱一般設置在火灶左側,這樣可以左手推拉鼓風,右手加柴撥火。所以風箱的出氣孔道一般是在風箱箱體的右壁上。

還沒到右側墻壁時,獨眼回頭看了一眼,瞎子和女人還撐得住,魯一棄已經不行了,身體軟癱著,女人和瞎子拉得拉不起來。這情形是在告訴獨眼,要快!

右側墻壁沒有孔道,那裏是面刀削般的光滑石壁,也只有這樣光滑的石壁才能保證風箱很好地抽氣推氣。只是不知道這樣光滑的石壁是天然造就的還是人工修鑿出來的。

獨眼和鐵匠已經沒有時間再研究這個了,他們都一下子撲在石壁上連摸帶看,希望能找到一點蛛絲馬跡,這是他們最後的機會了。

“嘎嘎、嘣嘣。”活動墻壁在繼續推移,它的背後又有力道增加上來了。風箱中的幾個人再次感覺到身體的肌骨猛然一緊,狼群也發出一陣低沉的哀嗥。

快!必須快!機會已經不多了。

獨眼在擔心,這裏要是根本就沒留出氣孔道怎麽辦?

鐵匠也在擔心,要是活動墻壁已經推過了孔道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