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配 第2節 啊,我愛心理神經免疫學(第2/3頁)



  哦,這個年輕人被我搞暈了,因此有些向我靠攏,他一改先前的嘴臉,很客氣地向我詢問:“您說的這些話我明白了。可我還是不懂,您為什麽要對我們說這些,我們只是來問問您可不可以承擔一次有效的法事。”

  “少安毋躁,年輕人。你知道老勒內?笛卡爾嗎?這家夥是17世紀法國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人們通常認為他發明了主宰西方世界的身心二元論,這使得我們拒絕接受精神可以影響肉體,肉體反過來也可以影響精神的這一概念。我們直覺地假設身體裏的化學反應是因,行為是果。但事實上,我們受到外界的刺激:比如某種可怕的遊戲;或者說你找了一份壓力很大的工作,沒準又經歷了家人喪失這樣的痛苦。這些刺激性事件會提升你體內的皮質醇水平,而皮質醇會激活你體內跑來跑去的各種基因,這些基因就會對你產生影響:比如導致生病等。我所要說明的問題其實非常簡單,這個社會,就目前來說,沒有信仰的人很多、缺乏社會交流特別是缺少個知心朋友的情況比比皆是。我們承受著來自於這個社會的壓力,但我們不懂得怎麽發泄。如果這些外力不能消化,它遲早就會轉變為內力,並試圖摧毀你。你的父親有信仰,他信仰佛教,這很好;我也有信仰,我信仰科學,這也沒問題。關鍵的是,沒必要把兩者敵對起來。”

  這番話,我倒是發自內心。這一天之前,我覺得美國有些心理醫生和神父的兼職,這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雙向汙蔑。而這一天,我忽然意識到,這存在是有道理的。他們面對的問題有時是一致的。

  “我的意思是說,你也許不信教,但不能說你父親信教就是錯誤的,就是迷信,這很不恰當。如果他覺得,春節後,在家裏辦一場法事是合理的,那麽這樣做了,即使沒有神佛保佑,至少他會覺得心安理得。就好像病人忽然去市場裏買了甲魚,然後放生一樣。放了兩條甲魚,就說明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嗎?他以前的罪過全都消滅了?這當然不現實。可現實是,如果他這樣做了,他的心情會變得愉快,愉快可以調動他的機體作出積極的反應,雖然腫瘤未必消除,但他的痛苦會減弱。他體驗到放生這一不可思議的好處之後,他就會繼續這麽做,並且形成良性循環,最後,不管他是不是能痊愈,他所做的一切,至少讓他感到愉悅。同樣的道理,做法事,也許會得到神佛保佑,也許不會,但你的父親會感到愉悅。即使是你,你也會覺得這個神聖的儀式本身,也有凈化心靈的神奇作用。你會體驗到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它讓你收斂了戾氣、平和了暴躁、寧靜了心神。事情就是這麽簡單,所以,如果他想做,就讓他去做吧。無論是從信仰的角度,還是我剛才說的心理神經免疫學,都可以帶來好處。順便說一句,至少在現在,能做這樣法事的,也只有我們一家。你可以再找找看,沒關系。你覺得呢?”

  假如你只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或者站在產品的立場上自說自話,那你永遠做不好推銷員。你要做的,是從顧客的角度出發,讓他玩你發的牌!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其他想要說服別人的蕓蕓眾生。

  接下來的一切,便順理成章了。老先生對我的說辭極為滿意,年輕人也不再反感,他好奇地向我請教著其他的生理學、病理學趣聞。

  這個上午,在經歷了半小時的仿徨之後,我總算找回了自我,嗯,酣暢淋漓的感覺太爽了。我不懂佛法的博大精深,而是站在一個幾乎與之相矛盾的科學立場上闡述問題。但是矛盾的理論卻指向了相同的結論。有了宗教和科學的雙重保險,你還在猶豫什麽?

  我們順利地簽了約,恕本人不便吐露商業機密,這一單合同下來會帶來多大利潤,是個秘而不宣的話題。我不斷地提醒他們,看清每一則條款,詳細地詢問與審核,千萬不要弄錯了。這完全出自於我的好心,倒沒什麽技巧可言。

  合同簽完,我耐心地解釋著剩下的問題。比如,這次法事會在什麽時候舉辦;泰國那邊的高僧,我們何時能夠請到;需要主辦方做到什麽,希望承接方能夠準備什麽等等,不一而足。

  老人家滿懷激動地握住我的手,說:“謝謝你,艾先生,我患了小細胞肺癌,可能活不過今年了,而你,讓我最後的這段時間安寧又平和。”

  我可不知道有這麽回事,老威知道嗎?我深表懷疑。他仍然沒露面,到底出了什麽事?!

  最後,我們爭搶著要付賬,這樣的高档茶樓,花銷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