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頁)

這是普萊斯這樣的日本通一開始就想到了的釜底抽薪的辦法。可是——

不管怎麽找,都沒有發現對得上號的人物。

說起來,“結城”這個姓氏本身,就沒在對應的名冊上出現過。謹慎起見,他又把調查對象擴大了好幾年範圍,但還是一無所獲。

為什麽呢?

普萊斯點起一支煙,輕輕地蹙起眉。

他盤腿坐在榻榻米上,面前放著被稱為“踏幾”的日式矮腳書桌。這裏是普萊斯自己家的書房。

面對幾上攤開的材料,普萊斯抱著胳膊陷入了沉思。

再次嘗試在腦海中梳理一遍信息。

最近,不只是英國的各處殖民地,就連本土也發生了疑似絕密情報泄露的事情。調查結果顯示,這些事件都與設立在日本帝國陸軍內部、集結了一群“地方人”的間諜培訓機構有關。有一個人單槍匹馬建立起了組織,管束著一眾與軍隊組織那套理論格格不入的間諜,這個人,就是結城中校——

想到這裏,普萊斯皺起了眉。

“結城”是日本帝國陸軍的在冊人物,這不會有錯。

因為軍方對於民間人士的報告——不管那情報有多麽重大的意義——是完全不予理會的。要想讓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優秀間諜搜集而來的情報發揮作用,作為間諜首腦的結城必須屬於大日本帝國陸軍,並且得是校官以上的高級軍官,這是絕對條件。非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畢業的將校,在日本軍隊裏根本聞所未聞。

可是,既然如此,為什麽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的學籍冊上找不到“結城”的名字?

還有其他的疑問。

普萊斯在調查過程中,追究起了結城中校設立的間諜培訓機構被通稱為“D機關”的原因。

為什麽是“D”呢?

目光追逐著裊裊升騰的煙氣,普萊斯任由思索自由延展。

通稱之中,應該是有什麽特別含義的。

從性質上說,各國間諜機構的正式名稱裏,大多包含有秘密情報和軍事情報,或者戰略、國防、安保、作戰、教育、培訓、諜報之類的字眼。但,不止日語,就算換成英語、德語、法語等其他主要語種,以D開頭的詞匯都不適用。這樣的話,為什麽會使用“D”這個通稱呢。

腦海的一角,浮現出了在調查過程中偶然聽到的一個詞。

魔王。

據說周圍的人都把結城叫作“魔王”,對他心懷恐懼。

這類組織有時會以組織者的名字或者通稱來指代。那麽,“D”就是結城的通稱——來自於英語demon,或者dangerous、darkness等詞的首字母[2]?

普萊斯絞盡腦汁。

怎麽都說不太通。

並沒有確切的證據,只是常年在海外從事記者工作的直覺告訴他,“D”這個通稱似乎應該有其他的理由……

“哎,阿娜答,親愛的,現在你可有點兒時間嗎?”

背後響起說話聲,普萊斯回過頭去,妻子埃倫正站在門口,微微側著腦袋。

埃倫是比利時人,二十九歲,以白人的標準來說,算是體態嬌小的類型。普萊斯初次見到她時,她在一家日本百貨店裏做售貨員,那以後普萊斯展開猛烈攻勢,大概一年半以前兩人結了婚。由於歲數差得比較遠,結婚以後普萊斯也相當寵溺妻子。

通常在工作中被人出聲打斷他都會很不愉快,但只有對埃倫是例外。

普萊斯微笑起來,表情溫柔地招招手。埃倫來到他身邊,在榻榻米上彎起修長的腿坐了下來。

“以前曾經多蒙他關照的棚橋先生那裏寫來了明信片,說是‘搬家到了三十了’……這算是怎麽意思啊?”

搬家到了三十?

瞟了一眼埃倫放在桌上的明信片,普萊斯不由得笑出了聲:

“埃倫,棚橋先生不是‘搬家到了三十’,而是搬到了叫作‘三重’的地方——讀作MI.E。”[3]

被指出讀錯了字,埃倫露出想不通的表情。為何不是‘三十’,而要讀成‘MI.E’嘛?怎麽才會曉得那種事情啊?好不容易學了漢字,可是都沒用處。說著還嘟起了嘴。這麽說起來,前兩天才剛剛教了她“二重”這個漢字詞匯的意思和讀音來著。

“日本的漢字有著好多種讀法。”普萊斯苦笑著,耐心地向妻子解釋,“根據上下文的情況讀音會有變化。沒有很明確的規則,但是日本人都能下意識地區別出讀音……”

說到這裏,他忽然吃了一驚,閉起了嘴。

腦海中瞬間閃過了什麽東西,是之前從未想到過的可能性。可是,不會真是那樣吧……

普萊斯回頭去看桌上攤開的名冊。接著,看都不看一旁愕然不已的埃倫,全神貫注地開始重新檢查起學籍冊上記錄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