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2/2頁)

而且,蓮水光是憑美國官方對外公開的一般數據資料,便分析出如此精辟入裏的內容。

“這沒什麽好驚訝的。”

背對著背,仲根感覺得到蓮水聳肩的動作。

“因為這個國家可以隨意取得各種經濟雜志。像The Wall Street Journal、U.S. News、World Report、Fortune,甚至連英國的The Economist都有。此外,只要拿到報紙或統計年鑒,誰也可以看出個梗概來。”

但數字終究只是數字,將所有這些碎瑣的情報與整體現況組合後,能準確理解當中含意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包括學者和政治家在內)。

“大約是二〇比一吧。”

蓮水神色自若地回答仲根的提問。

這是目前美國與日本的國力比。

“換句話說,倘若兩國開戰,日本方面在各場戰鬥中的損失,必須始終保持在對手的百分之五以下。當然,以現況來說……”

蓮水聳了聳肩。

就算不刻意舉數字為例,也猜得出來。

幾年前,在歐洲列強引發的大規模國際紛爭,即所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過去長期在人類歷史上稱為“戰爭”的行為,在不知不覺間,已明顯轉變成另一番樣貌。

戰爭已不再是“男人在戰場上為自己的信念而戰”這種浪漫的展現。如今根本沒有可以容納這種幻想的余地。

戰爭中沒有“士兵”與“非士兵”,或是“前線”與“敵後”的區別。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該國的人民,都會為了殲滅素未謀面的敵方國民全體動員,形成一場“國家行為”。雙方國家動用所有力量,直到殺光對方所有國民為止,這是一種極其現實的暴力行為。

這正是新的“戰爭”。

“我認為,目前美國主動參戰的可能性很低。”經過幾次會面後,蓮水興趣缺缺地說道,“與德國陷入苦戰的英國,極力想將美國卷進這場戰爭中,但目前美國的輿論還是很排斥參戰。他們說:‘為什麽非得送我們的孩子去參加舊世界的戰爭?’前些日子,在總統選舉演說中,候選人也都一致提出反對參戰的論調——應該是不這麽做,就得不到選票吧。無論是好是壞,這就是民主。只要沒發生決定性的事件,輿論的走向應該是不會改變的。”

仲根聆聽蓮水準確地分析現況,每次和他見面,心中的驚奇便暗自增加一分。

蓮水每次都以同樣的打扮現身。

天冷時,一定是穿著一套看起來土裏土氣的老舊大衣。待天氣轉暖後,他便改穿那件做工精細,但略顯老舊的藏青色西裝。露出衣領外的白襯衫,總是白凈如新,看得出他都是自己親手熨燙。簡言之,他雖然各方面都很傑出,但生活費好像不太夠用。

身為二等書記官的蓮水,他的薪水在日本國內是否夠用姑且不論,但如果是在美國,絕對稱不上充裕。

仲根一度含蓄地提議要提供給他資金援助,但遭到婉拒。

“公務員不能收受賄賂。”

蓮水半開玩笑地應道,在不讓周圍的人發現的程度下微微聳肩。不過……

蓮水確實擁有過人的才能,與D機關的人相比毫不遜色。

對仲根而言,蓮水是另一個自己——他有可能得到的另一個人生。

為何蓮水會甘於待在日本外務省這種微不足道的組織裏,當個小小的職員,聽無能的上司差遣卻甘之如飴?要成為大使,需要龐大的資金和不凡的家世背景。上位已經擠滿了人,蓮水日後成為大國公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明知如此,蓮水似乎看起來仍對這世界沒有任何不滿……

仲根對此百思不解。

蓮水對仲根提供的情報興致盎然。

例如,美國西岸居民對日僑的反感攀升,不講道理的偏見氣焰甚高,“日本鬼子”的蔑稱正迅速蔓延。好些個離譜的謠言不約而同地出現,人們私下議論紛紛。

——日本園丁將短波發射機藏在水管裏。

——從空中俯瞰日本農家的花田,竟然有指示機場方向的箭頭符號。

——日本企業的報紙廣告中暗藏密碼。

——日本漁村每戶人家擺出的高大竹竿,被當做通訊天線使用。

……

“真難想象,在同一個國家,美國的東西兩岸差異還真大。”

蓮水在喉內低聲輕笑著說道,朝坐在他身旁的仲根瞄了一眼。

“你平時是如何取得這麽多情報的?應該不單只是從報章雜志上得來的吧?”

仲根默而不答,蓮水只好微微聳肩,改變話題。

“不說就算了。對了,我聽到一個有意思的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