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禦手洗潔志(第4/5頁)

追根溯源,當今日本社會會變成這樣,我看是儒家思想造成的。儒家崇尚尊敬長者,尊敬先祖,對於儒家精神片面的理解,致使日本人的思想發生了根本的扭曲。儒家的發源地中國,以及儒家忠實的追隨者朝鮮半島,是將此類道德規範當作宗教上的戒律來看待的。而日本則不然,在日本人看來“仁愛孝悌”只不過是處事格言,最終將其扭曲成“實力主義”、“絕對平等主義”等意義不明的正義。嚴格地說,這只是將別家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意願隨意組合產生的歪論,所以今天的日本會如此混亂也不難理解。

朝鮮半島和日本尤其是日本的敬語和自謙語會隨著說話對象與場合的轉換越變越復雜。西歐人就不會碰到這個問題,因為他們那裏沒有儒教。而且在他們的語言中,什麽敬語、自謙語之類的也要少得多。

那麽來說說禦手洗吧。將上述的價值觀和禦手洗進行比較,就會發現兩者有很大差別。要指出不同點也很簡單,試觀《占星術殺人魔法》其後的作品,就會發現有關禦手洗言行的部分全部都用敬語寫成,也就是說這些作品的文體風格較為接近翻譯過來的歐美文學。假設我的作品是用英文寫成的,采用這些詞匯以及遣詞造句的方式來翻譯成日語,我看是較為合適的。

當前日本人沒有過多的交流方式可供選擇。故而對於長時間罹患自閉症的患者而言,禦手洗充當了一名醫生的角色。我決定讓他用特有的方式大刀闊斧地對日本人進行治療。也就是說,我決定在小說中塑造一個與“日本病”病症完全相反的人物。

他以輕率言行對待剛認識的人,但隨著了解的深入,會發現他越來越有禮貌。對待氣勢囂張的人他顯得傲慢,對待身份低下、社會地位低下的人,他表現得彬彬有禮。對於女性他可能會出言不遜,但隨著交往加深,他會獻上自己的敬意。與年長者交往熟不拘禮,與年幼者在一起則隨和可親。

他在生活中總是充滿活力,對於和自己一起喝酒的人很有禮貌。絕對不會為了一個兔子窩就出賣自己的未來。他也不在乎開怎樣的車,很貴的衣服就不買,對於未來毫無畏懼。大人物的要求他置若罔聞,卻花心思來傾聽窮人的傾訴。沒有地位也沒有名譽,被稱作瘋子他也無所顧忌。總之,為了貫徹他的信念,他義無反顧地駛上與常人相反的航道。

當然,也有人會說,你覺得這種鬼話很帥的話,那你就太幼稚了。他對社會地位低的人很有禮貌,這是因為他把對方看做比自己身份還要低的人來對待。他同情弱者,弱者別說感謝他,不罵他就不錯了。他那行事作風,頂多讓那些大人物下不了台,而大人物也不會給他好果子吃。

我早就料到了會有人這麽想,不過我還是決定讓他在日本進行這個實驗。實驗的過程和成果就要通過他幽默的言行體現出來了。他與眾不同的幽默來自他的反叛精神,在表現時,甚至達到了荒誕的地步。只要有強大的自信,什麽金錢名譽都無關緊要。別人心裏的寶,在他看來都是地上的草。當今沒有希望的悲觀思想似乎逐漸在成為主流,我要讓禦手洗橫空出世,用他獨特的作風來矯正人們這種錯誤的想法。

我覺得當今的電影界和電視界的力量,是由那些自閉症患者和大話精的妄想所決定的。他們不停較勁,獲勝方的思想與觀念成為了電視或電影的素材,這倒很類似日本古代的工匠作風。本來讓禦手洗登上銀幕正是一個擴大實驗群的好機會,但現在的日本充斥著錯誤的觀念,人們被錯誤的觀念引導,精神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些被不良思想所浸染的導演、劇作家自身是否能先於觀眾看清這個社會呢?我相信只有那些人格高尚的導演才能做到。

如果要把這個世界上的人才做個比較,大致可以分為“禦手洗型”與“吉敷型”兩種。試著讓他們打一架,我看獲勝的肯定是“吉敷型”。要說原因嘛,禦手洗這個人用昭和時代的處事格言來看,實在太過於另類。他太沒“常識”了,以至於會忽略很多東西,不適於在這個社會生存。

如果將禦手洗的實驗拍成電影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禦手洗那種特有的叛逆精神會被不負責的編劇按照自己的意願處理成實實在在的大話精。他大概會憑一張嘴獲得boss的器重,繼而成為公司之星。或者像二流子一樣的禦手洗,在演歌的伴奏下口吐流氓特有的卷舌腔,英姿颯爽地閃亮登場。在日本男性看來,所謂優秀人物或者成熟人物,不就是這副德行嗎?

其實,我還真想看看這樣的禦手洗,因為我想聽聽朋友們的喝彩聲。哎呀呀,這樣看來,我這個日本人還真是不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