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晚餐

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

——伽利略(意)

第一節 物證,浮出水面

十二月深夜的湖水寒冷徹骨,幹警們分成三撥人輪流下水進行搜索作業,體力透支嚴重。

不少人開始打噴嚏、流鼻涕。

安力為幾次想往下跳,都被賀科伸手攔住。賀科必須執行裘處長的命令,嚴禁專案組的主力幹員下水,以防消耗有限的體力。

經過幾十名警員的一夜打撈,第二天早上十點,一樣東西終於浮出水面。

那是一個小小的電子儀器,體積大概也就是半個ZIPPO打火機那麽大。打開塑料外殼,發現裏面的主要構件是細微而復雜的電路芯片。

根據物證鑒定中心的何心怡和技術支持中心其他同志在現場初步判斷,此物可能是類似於手機芯片的一種電子遙控裝置。由於在國內很罕見,仍需進一步鑒定。

好事成雙。

剛回到辦公室,安力為就接到了倪大龍的電話。

“有眉目了。”

“哦?那麽快,才一個星期?”安力為驚喜道。

“八天了。和三年前林念祖在西藏考察金鑫源礦業集團公司的時間相當。很有諷刺意味吧?”

“大龍,具體說說。”

“首先,這家金鑫源礦業集團公司就是應泰重工的全資子公司,這一點已經坐實了。第二,根據公司的記錄,在二〇〇九年七月四日至十一日,林念祖確實考察過金鑫源,一共待了八天。第三,我查閱了金鑫源氰化物的每日消耗記錄,在此期間,每日的用量比平日要多出十多克。八天就是近一百克。”

“天呐!氰化鈉的致死量是零點一至零點三克,也就是說,丟失的量足夠殺死三百多個人了。”

“是的,理論上是這樣,但在使用氰化物的企業裏,氰化物的日平均使用量,上下浮動個幾百克,並不是什麽新鮮事。也就是這個原因,使得多布吉認為是日常損耗。”

“這也是個問題啊。如果不能否定損耗的可能性,即使我們認定這就是林念祖偷的,也不能拿來作為證據。”

“坐實林念祖的關鍵證據,我一定會拿到的,”倪大龍在電話那頭堅定地說道,“老安,你怎麽不問問,為什麽我始終相信這不是損耗呢?”

“對呀?為什麽呢?”

“直覺。你想,怎麽可能那麽巧,就在林念祖視察的八天之內,毒物發生了流失。來西藏之前我就感覺一定有鬼,現在證實我的感覺是對的。記錄上每天少十克,連著八天都是如此。這不是巧合,也不是損耗。如果金鑫源公司對毒物管理制度非常混亂,或許還可以有別的解釋,可偏偏,他們的出入庫制度是極其嚴格的,每次出庫、歸庫都要經過一一清點,然後主任再簽字確認。”

“如此說來……確實可疑。”

“關於否定損耗說,我還從一位老員工那裏得到了一個有用的細節。三年前來視察的期間,林念祖沒有住在公司事先安排好的賓館,而是堅持住在總經理辦公室的套房裏。八天都是如此。理由是,關於企業的全部資料都存放在總經理那裏,住在那的話,看資料既方便、省時間,又省卻了來回搬運資料的人力。”

“八天?也就是說,他晚上一直住在總公司內部?他這是……”安力為皺起眉頭。

“別著急。這其中當然有蹊蹺,只不過當時企業內沒人會想到這一層。況且,三年前的一個小細節,恐怕就是榮應泰知道了,也不會疑心有什麽不對吧!反而會誇他勤政和節約人力。畢竟,林念祖的理由聽上去很合理嘛!這件事的關鍵在於,當時的總經理套房和氰化物存放庫在一棟樓裏,套房在三層,庫房在一層。”

“他有鑰匙?”

“鑰匙有兩把,一把在庫房主任手裏,另一把就在總經理套房的抽屜裏。”

“原來如此。大龍,這還真是重大發現哩。”

“不僅如此。據保安隊長回憶,當時的情況是,下班之後,除了兩個保安、一個門衛之外,整個企業內部就只有林念祖一個人了。”

“越來越有意思了。大龍,這是你套出來的情況吧?”

“當然,不套,怎麽會有人跟我說這些呢?根本沒人想得到這些細節。你想,林念祖是上峰派來的欽差大臣,有誰會懷疑他監守自盜呢?又有誰敢懷疑呢?總之,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完全沒有人存在偷竊毒物的動機,而丟失的這點氰化鈉數量與日常損耗比起來,也實在是微乎其微,算不上什麽。”

“所以,他們就以為是出庫時記錯了分量,是嗎?”

“他們以為是庫房裏的天平秤出了錯,因為庫房裏的秤當時確實處於調錯了刻度的狀態,平時一直都是正確的。於是,這件事情就以庫房主任輕微疏忽,總經理一句口頭批評,要求以後多加注意而草草了事了。此後再沒人提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