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第2/2頁)

美國著名劇作家麗蓮·海爾曼原是作家阿瑟·科伯之妻,自一九三○年在好萊塢酒會上與哈米特相識後,兩人成為終身情侶。哈米特曾協助修改潤色她的《小狐狸》、《秋園》等劇本,並在一九四二年與她合作把她那部反法西斯的舞台劇本《守望萊茵河》改編成電影。海爾曼在她的回憶錄《一個不成熟的女人》中曾說哈米特告訴過她《瘦子》一書中的女主人公諾拉的原型就是她。海爾曼還說她訪問法國期間曾與紀德和馬爾羅晤談,兩位法國大作家均十分賞識哈米特的作品,紀德拿他與巴爾紮克相比,馬爾羅稱贊他在寫作技巧上有把德萊塞和海明威兩者的文風相連接起來的特點。[5]好萊塢一九七七年根據海爾曼的回憶錄《舊畫新貌》(1973)改編的電影《朱莉婭》中曾有哈米特的形象出現,由影星小傑遜·羅巴茲扮演,簡·方達飾演麗蓮·海爾曼。此片八十年代初曾在我國放映過。

《瘦子》一書中插有一長段離題甚遠的美國歷史上一樁人吃人肉的軼事,有的評論家認為這是作者為增加篇幅而添加的敗筆,殊不知這正是哈米特以此來諷喻當時美國社會上爾虞我詐和弱肉強食的不良現象,可謂用心良苦,切中時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哈米特在一九三八年當選為美國電影藝術家委員會主席,這個委員會的主要目的是為反法西斯事業籌款,特別是為了支援西班牙反佛朗哥的內戰和中國英勇的抗日戰爭。[6]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哈米特於一九四二年參軍,被派駐在阿留申群島,在部隊中編輯《阿達克島報》,並經常給戰士講解戰爭局勢,據退伍軍人巴德·弗裏曼一九八二年接受《芝加哥論壇雜志》編輯采訪時說:“哈米特是個超人。他每周給我們講兩次有關中國的情況。我認為這真是太好了,就像進學校學習一樣。他知識淵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7]哈米特對中國的這番友情是值得我們感激並譯介他的作品的。

已故老友董樂山兄一九九五年曾在一篇題為《私家偵探的別名》的文章中寫道:“如果說平克頓偵探社還有什麽其他與美國文學有緣分的話,那就是著名左翼劇作家麗蓮·海爾曼的相好達希爾·哈米特年輕時曾為平克頓偵探社效過力,他後來根據切身經驗,寫出了不少偵探小說,與後來的雷蒙·錢德勒一起,開創了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先河。他筆下的私家偵探山姆·斯貝德和錢德勒筆下的菲利普·馬羅一樣,性格正直剛強,語言幹脆爽快,而故事情節往往出人意料,不落一般偵探小說拖拖拉拉的俗套,所反映的社會層面也廣泛、復雜多樣,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因此把他們兩位作家稱作偵探小說家而歸為通俗小說家一類實在太辱沒他們了。”[8]當今美國文學界有識之士也持有這同樣的觀點,近二十年來有不少學者在研究哈米特和他的作品,傳記已有多種,其中以加州大學教授、著名作家黛安娜·約翰遜所寫的那部資料最為翔實,立論也較公正。一九九九年“美國文庫”[9]也出版了《哈米特集》,內收他的五部長篇小說。這都無疑對達希爾·哈米特為美國文學所做出的貢獻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梅紹武

中國社會科學院

美國文學研究所

二○○一年元旦


[1] 見“美國文庫”《哈米特集》,1999年,第958頁。

[2] 見威廉·馬林:《達希爾·哈米特》(特溫美國作家叢書),特溫出版社,1986年。第102—103頁。

[3] 見黛安娜·約翰遜:《達希爾·哈米特傳》,蘭登書屋,1983年,第314頁。

[4] 哈克特夫婦最成功之作是一九五五年根據《安妮·弗蘭克日記》一書改編的同名舞台劇,獲該年度普利策戲劇獎。

[5] 見黛安娜·約翰遜:《達希爾·哈米特傳》,第123頁,第136頁。

[6] 見黛安娜·約翰遜:《達希爾·哈米特傳》,第140—143頁。

[7] 同上書,第191頁。

[8] 見董樂山:《邊緣人語》,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9—20頁。

[9] “美國文庫”(The Library of America)編輯委員會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一九七九年,由美國全國人文基金會和福特墓金會資助,出版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廣大讀者賞識美國文學的傳統和精華,並永久保存美國最優秀最重要的著作的權威版本。一九八二年出版了第一卷《赫爾曼·梅爾維爾集》,至一九九九年已出版一一三卷。《達希爾·哈米特集》為第一一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