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倒立人偶(第4/7頁)

“愛彌爾·居默作品的特征非常明顯,而且這個洋娃娃是自動的。”

洋娃娃左手拿著盤子,右手拿著喇叭形狀的小管子。宗兒從抽屜取出一個小瓶子,將其中的液體注入盤中。

宗兒把瓶子收妥後,伸手到洋娃娃背後,開始上發條。發出一陣持續的撥發條聲。

“你們要仔細看噢。”

宗兒的手離開洋娃娃。

伴隨著小小的齒輪聲,洋娃娃靜靜的開始活動。洋娃娃的右手舉起,把管子前端插入左手拿著的盤中,然後靜靜的移動嘴巴,用口含著手 邊的管子。接著出現了不可思議的事。洋娃娃的胸部深吸了一口氣後,就從管子前端吹出了肥皂泡。肥皂泡脫離管口,閃耀著七彩光輝,在空 中漂浮。

“你們注意看它胸部的動作,手藝很精細吧。”

洋娃娃又吹出了好幾個泡泡,可愛的僵硬動作,加上一點點機械性的規律,敏夫不禁被這個自動娃娃吸引了。

宗兒滿足的看著洋娃娃,過了一會兒,才停下機器。

“自動人偶這種東西,自古就有了吧。”

舞子等洋娃娃停止動作後,向宗兒問道。

“埃及還曾挖出紀元前兩千年的人偶呢。”

“紀元前兩千年……”

“據說人類在開始制造工具的同時,也開始制作人偶,而且也包括自動人偶。埃及的人偶是把身體和手足分別制造再組合起來的,只要一 拉腰部的繩子,手就會上下移動,做出搓揉面包的動作。從日本的古墳也曾挖掘出類似的人偶。”

“人類在玩具上耗費的精力還真龐大。”

“現在留在正倉院的物品,也包括大量的投壺(注:將壺置於台上,投擲十二枝箭,以投入壺中的枝數決定勝負之進戲)、彈弓、象棋、雙 六(注:類似大富翁之紙上進戲)等等極盡奢華與技術的玩具。其中還有自動機關的棋盤,兩側做了可以放棋子的抽屜,只要拉出一邊,另一邊 也會自動打開。後人透過X光才解開內部的結構,手工的確精巧至極。至於文獻上的記載,《今昔物語》中高陽親王曾命人制造自動人偶,算是 最古老的紀錄。”

宗兒臉上的陰影已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已經沉醉在他心愛的自動機關世界了。

“……自動機關最盛行的時候,還是江戶時代。當時時鐘也算一種自動機關,寬文四年(1666年),四條河原舉辦時鐘展覽會,據說曾引起 社會廣泛好評。時鐘和自動機關的關系本來就很深。寬文二年,在大阪道頓堀首創自動機關戲劇的竹田近江,據說本來也是個鐘表匠,實際上 還曾用木頭做出永代時鐘這種和百科辭典一樣的大時鐘。到了很久之後的嘉永年間(1848~1858)田中久重所做的萬年時鐘曾引起各方話題,這 你應該就知道了吧。”

“我曾經在國立博物館看過。不過,對我來說,一提起自動機關,我馬上就會想到飛驛高山的機械神轎花車。”

“說的也是,在愛知、岐阜一帶的祭典中,常有精巧的自動機關出現。海岸地區要數龜崎的潮幹祭,山中則有高山的山王祭。其中最有名 的應該算是高山的彌勒佛戲台吧。宇內小姐,你應該記得吧。”

舞子似乎也被宗兒拉進了自動機關的世界。

“對,我想起來了,那種彌勒佛會在伸出舞台的手腕上跳舞,然後兩名唐裝人偶就會在幾根秋千架間飛來飛去,表演曲藝。最後二人都站 到彌勒佛的肩上和腕上。彌勒佛一揮扇子,就拋出長長的旗幟。動作靈巧得令人難以相信那是人工做的人偶。”

“因為唐裝人偶還會玩蕩秋千,簡直可說是自動機械的極至了。不過,文政五年(I822),在上野山下區防火空地舉行的綿布手工制歡喜彌 勒佛演出,更是了不起。”

“歡喜彌勒佛?”

“本名叫做梅都賑姿圖,是大阪的大江宇兵衛的作品。這裏集合的自動機關,有可以一邊轉動眼珠一邊磨箭頭的箭矢五郎,拿起風車插在 領口、歡喜不已的孩童,還有走過土橋的美女等等十幾種。連伴奏者和旁白者、收門票的都是自動人偶,壓軸好戲則是最後出場的歡喜彌勒佛 。彌勒佛與唐裝兒童的嬉戲,令人聯想到與高山彌勒佛台的關聯。最後這個手工布制的彌勒佛,就像活人似的,開心的笑出來。當他大笑時, 不只是臉上的表情或身體的動作,就連肚皮都會跟著伸縮,使得見多識廣的江戶人也大吃一驚,爭相趕往山下觀賞。”

“要是我,一定也會趕去。”舞子說。

真棹也在不知不覺中放松心情聽宗兒說話。宗兒看了似乎很滿意。

“天保四年(1833)在江戶深川八幡曾經上演水滸傳。這是長谷川勘兵衛的精心傑作,把水滸傳中的英雄豪傑全都搬上了舞台。舞台背景也 大量使用了各種更換布景的大道具和裝置,可說是大手筆的豪華演出。其他贏得好評的,是大船四季的順風、三國妖狐傳、鉆石船的機關等等 ,說也說不完。據說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朝日奈的巨大人偶。這也被人畫成錦繪流傳至今,人偶的頭部長度有一丈多,根據紀錄,光是煙草盒 就有二間長(注:長度單位,一間約為1.818公尺),就可想見它有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