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過敏源遺物(第3/4頁)

“這樣看來,死屍是從有漆樹的地方搬來的。”

本間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終於找到了這百思不解的難題的答案。

“到底是怎麽回事?”

組長問道。

“多川君是新調來我們組的,到這之後他才出現皮膚過敏。我設想過敏源可能就在這間屋裏,而且剛才已判明死者身上的衣物沾上了一點漆液。雖然死屍在水中泡了好長時間,但衣服上的漆味仍留了一點下來。這可能是因為被防水性能很好的帆布包裹著的緣故吧。但我同時也想,或許是因為死者被害之前身上的漆味相當濃重的緣故。然而,龍棲塘畔並無漆樹,所以說,屍體有可能是從有漆樹的地方搬運過來的。”

“那一帶的山野中長有很多漆樹。”

“死者是死後不久被沉入池底的,解剖驗屍業已確認了這一點。因此,我估計殺人現場離池塘不會太遠。”

“對。池塘附近有漆樹嗎?”

“對兇手來說,究竟是將屍體搬到池邊方便呢,還是將活人引誘到池塘邊方便?”

“移屍方便,但途中的危險卻較大。”

“若在死者活著的時候用花言巧語將她騙來,則不會有這種危險性,因此我現在考慮會不會是先將被害人帶到池塘附近,就地殺死後再沉到池中的。”

“是在池塘附近有漆樹的地方下手的?”

“對。我們最初的搜查只是以池塘為中心的周邊地區為對象進行的,所以有可能漏掉了殺人現場。”

“搜索範圍還應擴大。”

專案組長下了結論。

3

在本間的建議下,警方再次對龍棲塘周圍進行了搜索。考慮到罪犯是先到池塘附近,在那裏作案後再往池塘去的,所以便以池塘為中心,先在周圍3公裏的範圍進行搜索,如果沒有任何發現,再一點點擴大搜索圈。

搜索的焦點是那種適合漆樹生長的濕潤、肥沃的土地,特別是帶有小石子的黑土地。

在松樹、橡樹、柞樹、枹樹等大樹下,長著茂密的矮竹和菝葜叢。撥開這些密叢,便可看到匍匍於地面的苔蘚和羊齒類植物,還有各種纏腳裹足的蔓藤植物。刑警們依照指示,將草根都扒開檢查,看看初期搜查時遺漏的作案現場是否有罪犯遺留下的物品。

哪怕是一點點碎片、一絲絲犯人疏漏形成的盲點也是好的,因為那也許就會成為通向罪犯的線索。

他們摸爬滾打,身上的衣服被荊棘扯得稀巴爛,渾身沾滿了蜘蛛網,卻仍未發現漆樹。

在池塘附近,找不到能開進車子、長有漆樹的地方。“恐怕還是殺死後再移屍過來的吧!”

刑警們中有的人很快就喪失了信心。

“多川君,還沒有什麽感覺嗎?”

被當作漆樹感應器的多川巡查不時被人催問,可他一點也沒覺出反應。時間在流逝,疲憊感在加重,夕陽西下,樹林中漸漸暗淡下來。

突然,多川大叫一聲:“這兒有漆樹!”

在多川所指的方向,有一棵七八米高、樹皮呈灰色的闊葉樹,葉長5至10公分,每枚葉片又派生7至11片小葉,葉狀呈橢圓形,前端短而尖。

“這是漆樹嗎?”

“是的,一碰就會過敏,所以必須小心。”

對漆樹特別敏感的多川已是一副渾身發癢的表情了。

“並不一定這兒才有漆樹吧!”

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異議。

“這兒勉強可以開進車子,周圍又沒有人家,離池塘也不遠。我們既然搜到如此地步,到了這兒也只找到這一棵漆樹,所以暫且就在這兒集中搜查一下吧。”

專案組長下了最恰當的指示。全部偵查員都集中到漆樹下,以這裏為中心進行重點搜索。正在搜尋時,太陽下山了,林中頓時變得一片黑暗。正當難以繼續搜查時,丹羽刑警撿起一樣奇怪的物品。因為看起來像是埋進了土裏,所以以前搜索時從眼皮底下疏漏了。

“找到什麽了嗎?”

本間注視著丹羽手裏拿的東西。一張小小的紙片包在一張沾滿泥土的塑料薄膜中間。

“像是郵票,不是日本的。”

“蓋過郵戳了。”

“郵戳不清楚,頭幾個字母是LOS ANG……後面就模糊不清了。”

“日期是前年的,還有U.S.A.幾個字母,大概是洛杉磯吧!”

“洛杉磯?那可是弦間去過的地方!”

大家頓時緊張起來。

丹羽打開塑料薄膜包中的紙片,發現是從信封上剪下來的一塊,上面貼著兩張郵票,郵票上是氣球浮在空中的圖案,但左邊的一張由於將天地方向印倒了,結果使那氣球像倒栽蔥一樣吊在空中。

“這圖案真怪!”

“大概是印刷錯誤。”

“它怎麽會流落在這裏呢?”

“郵戳上的日期是前年的11月,想必是在那以後掉在這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