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未完的時效(第3/4頁)

從上述推測來看,楊君裏和奧山的死是戰爭年代哈爾濱魔窟中日本新聞記者被害事件的延伸和發展,很有可能是同一個兇手幹的,而且兇手同時又是:

一、“731”部隊的上層人物,參與該部隊機密軍費的貪汙和挪用。

二、誘拐楊君裏弟弟者。

三、指使石川班活活解剖楊君裏弟弟的人。

四、以“731”為台階,戰後飛黃騰達者。

五、戰後同奧山謹二郎有過接觸的人。

在偵破會議上,棟居談了根據這一時期自己單獨偵察得出的看法。那須警部①似乎發生了興趣,但也有人對作案動機具有那麽遙遠的歷史根源表示懷疑。

注:警察官銜,次於警視。——譯者注

“說這個案子的根源在於關東軍一支秘密部隊的貪汙事件,這可扯得太遙遠,太離奇了。”那須班最老的刑警山路說。

“如果起源於那次貪汙事件,那麽兇手就不是一個人。”

“何以見得?”

“殺害新聞記者的人,誘騙楊君裏弟弟的人,布置活活解剖少年的人,而且,又是謀害楊君裏和奧山的人……如此看來,一個人幹得了嗎?”

“我認為在破案中若是拘泥於‘731’部隊是很危驗的。棟居君奔走於‘731’人員之間,獲得了不少資料,所以他老是從那方面考慮問題。但是,從楊君裏丈夫所處的地位來看,即使有貪汙一事,也不致於被害,而且他又是死在哈爾濱的傅家……,叫傅家什麽的地方,不是說誤入該處的人就會被剝光衣服或弄死嗎?所以記者的死沒什麽奇怪。”

“如果楊君裏知道殺害情人的兇手,卻又不說出來,這可怎麽理解呢?”

“沒有必要把‘731’的貪汙同新聞記者的死聯系在一起。”

山路的話引出一連串的反對意見,盡給棟居潑涼水。“我認為犯罪動機聯系歷史是有道理的,放棄這條線索是錯誤的。”一直沉默的橫渡開口了,吸引了全體與會者的視線。

“首先怎樣看以‘731’為台階飛黃騰達者的時效問題呢。我以為:以‘731’的試驗成果為基礎,博取學術界的名聲,這種人良心上應該覺得自疚。‘731’裏存有珍貴的試驗數據和大批物資、以及稀有金屬,要是有人把這些財寶秘密帶回日本,並當作今日攫取社會地位的資本。那麽幹這種事的人,精神負擔是沒有時效的,而且楊君裏找上門來了,馬魯他的冤魂出現了。他們將會怎樣對待呢?因此,將歷史原因與今天的作案隨便聯系固然危險;但分割開來同樣不行。”橫渡的看法有力地聲援了棟居。

“那麽,具體應該從何處著手偵察呢?”那須投去贊同的目光。

“楊君裏的弟弟為什麽被解剖,我覺得這裏面有揭謎的鑰匙。病理解剖班恰好需要少年內臟做標本,對兇手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但誘拐少年的人同指使解剖班趕快解剖的人似乎不是同一個。能夠左右解剖班的人一定是‘731’的上層人物,而且這個人參與貪汙活動的可能性較大。那麽,我們的頭腦中就出現了一個關系圖:是這個‘731’上層人物,指使同‘731’沆瀣一氣的憲兵隊誘捕了少年和楊君裏。”橫渡說出了棟居想說的話。

“不錯,是憲兵隊。”那須點點頭。“棟居君已經走訪了許多‘731’舊人員,我們可以對這些人進行分析,再分頭走訪,也許能了解到同‘731’關系很密切的憲兵。

“如果這個憲兵戰後又同奧山謹二郞有聯系的話,那麽歷史上的這段往事同今天的案子完全合攏!”

在橫渡的聲援下,形勢急轉直下,棟居的設想占了上峰。

“還有,如果能查出指使解剖班馬上解剖少年的人,這個關系圖就更完整了。”

在橫渡的“火力支援”下,棟居開口了:“‘731’時代的關系圖,今日仍在繼續著,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我走訪了‘731’的不少人,他們相互之間的連帶關系之牢固使我很驚異。當然,其中也有為了忘卻‘731’那令人諱忌的往事而與同伴斷絕往來,不參加戰友集會的人。但是,這些人共同保守日本陸軍絕密部隊的秘密,他們之間的團結是很牢固的。對他們來說,不管731部隊的性質是什麽,服役期間是他們一生中的主要經歷,停戰以後的日子就象是余生。在這些人中很可能有一夥過去共同貪汙,今天仍然保持聯系的人。”

“說不定就是這夥人犯下了今天的罪行。”

“可以作為幾種可能性之一。”

會議最後決定繼續順著“731”線索偵察。棟居的方案之所以被采納,橫渡的“火力支援”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節

但是,好不容易達成的偵破方案以及後來的偵察工作並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首先,解剖少年時在場的橋爪並不知道解剖是那個班托辦的。橋爪回憶說,少年的各內臟分給了內海班(血清)、湊班(霍亂)、田部班(傷寒),最受歡迎的大腦被擔任解剖的石川班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