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軍事政變的野心(第2/7頁)

“美代的名冊”中記載著下列人物,其中主要是防衛廳方面的重要官員:

陸上自衛隊上校:柴田維文,中央總監部第二部長。

陸上自衛隊上校:中村音松,第一〇一傘兵團副團長。

陸上自衛隊上校:塩川恭次,第二〇一步兵團團長。

陸上自衛隊上校:浜口武雄,那須學校步兵團教育部副部長。

陸上自衛隊上校:菊地透,第一〇三直升飛機隊隊長。

此外還有上尉、中尉等年輕軍官。

政治家方面,有德島清隆為首的民友黨鷹派議員,他們大多是該黨年輕議員所組成的“芙蓉會”的成員。在調查這些人物的身世時獲得了意外的收獲。

首先,柴田上校是過去策劃“三矢作戰”的激進派成員之一。塩川上校與“三無事件”的主謀者川南工業會社的社長川南豐作有關系。中村上校的第一〇一傘兵團是自衛隊最有名的精銳部隊,隊員個個都是身強力壯、善戰的優秀戰士。該團是由一批經過嚴格審查合格後接受突擊隊訓練的隊員組成的。每一個隊員都是潛伏、伏擊、破壞、幹擾等的專家,不愧是陸上自衛隊最優秀、最精銳的“人材武器”。塩川上校的二〇一步兵團是一支僅次於傘兵團的勇猛部隊,他們多數是經過突擊隊訓練的隊員。

浜口上校的那須學校是訓練突擊隊員的地方。該校是把美國引進的突擊隊員教育和日本的傳統教育相結合,成為日本版突擊隊教育的母校。

此外,還發現“美代的名單”上的這幫家夥,是在前年二月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被在野黨揭發出來的“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兵學研究會政變研究班”的成員。

“三矢研究”是自衛隊幹部所進行的“昭和三十八年度(即一九六三年度)總合防衛圖硏究”,是為了配合美軍對中共的作戰而研究的自衛隊行動計劃,因此被稱為“三矢”。“矢”的第一支箭是指關島的第三航空師,第二支箭是指地對地彈道導彈(ICBM),第三支箭是北極星潛艇。另一種說法,“三矢”是根據毛利元就(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譯者注)以三支箭教育孩子團結的故事取名。還有一種說法是象征著“昭和三十八年”的意思。昭和四十年(一九六五年)二月十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由於社會黨的岡田春夫議員就這個絕密研究進行揭發、質問而表面化。研究內容除了純軍事性的作戰之外,還研究了戰時國家的非常體制等政治領域的問題,因此引起國會的重視,並設立特別委員會進行審議。(引自自由國民社出版的《現代用語的基礎知識》。〉

“三無事件”是戰後發現的絕無僅有的軍事政變計劃。

主謀者川南豐作是富山人。一九三六年買了長崎縣的松尾造船廠後進入造船界,並勾結軍部,成立被稱為“川南王國”的川南工業會社,一下子掌握了擁有十萬噸級船塢的東洋最大的造船廠,被認為是造船界的奇人。

川南的軍事政變計劃其所以被稱為“三無事件”,是由於它的口號:(一)一個月的收入在五萬日元以下的免稅(無稅);(二)消滅失業(無失業);(三)解除軍備(無戰爭)。川南等人以實現這三項政策和摧毀左翼革命為目的,決定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九日這一天用民間和自衛隊的武裝力量襲擊國會、監禁閣僚和議員,宣布進入非常時期,一舉實現其目的。人員的訓練,名義上是由三無私塾的校長川下佳節擔任,但實際上是川南一個人在跳獨角舞,武器裝備也只搞到二支來福槍。因此法院的判決書說它只是“進行單方面的呼籲和物色人選”,還不是一個成熟的計劃。雖然適合《破壞活動防止法》,但定罪時最重的川南也只判處兩年徒刑,另有二人判處一年零六個月徒刑,五人緩期執行,四人無罪。(引自豬野健治寫的《戰後史中的幻想的軍事政變》,刊載於《月刊筆》雜志一九七一年四月號。)

參加者是“五·一五事件”的余黨三上卓和舊陸軍士官學校第五十九和第六十期畢業生及國史會、菊旗同志會等右翼團體。自衛隊雖然也受到邀請,但沒有參加。

德島清隆是芙蓉會的領導,他的激進言行經常遭到人們的物議。他認為把本國的防衛委托別國來做,世界上沒有先例。主張日本應修改憲法第九條,承認自衛隊是國家的軍隊,給予高度的核裝備,建設一支現代化的軍隊。

聽說他還出席過自衛隊幹部學校兵學研究會。土谷在萩生的協助下獲得了上述調查成果後,對他所預想的羽代“計劃”,更加有把握了。

“你認為松原君是由於發覺這個計劃而被消滅的嗎?”萩生的口氣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