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剖析(第2/3頁)

作者筆下的久美子和大町是一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作者通過他們倆在尋找雨村的過程中的相遇及其種種遭遇,更加突出地展示了作品的中心主題。

久美子是個典型的日本普通婦女的形象。她長得很美而心靈更美。她從結婚那天起就把一顆聖潔的心捧給了丈夫。她積極支持丈夫埋頭鉆研科研事業,想同丈夫在平靜之中度過幸福的一生。可是丈夫的失蹤如同一聲晴天霹靂,使她從幸福的夢幻中驚醒,那安靜的生活突然卷起了狂濤巨浪。丈夫失蹤後,政客、資本家明爭暗奪雨村科研成果的魔掌又向她伸來。她在這悲慘遭遇中看到了這個社會的黑暗與殘酷。同時在尋找丈夫的過程中,可悲地了解到自己竟是冬子的“替身”。這使她又一次受到打擊,不免在人生道路上心灰意冷。

久美子和空軍駕駛員大町在尋找雨村的下落中相遇了。大町品德高尚,助人為樂。兩人心心相印,終於萌生了真摯純潔的愛情,並帶著美好幸福的生活憧憬約定了終身--在搞清雨村下落後結婚。可久美子哪料到,正當雨村失蹤和土器屋被殺案件的真相即將大白的時刻,大町為了拯救冬子和松尾,自己卻中彈身亡。這對久美子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沉重一擊。使她終於覺悟到,奪去她命根子的就是這個“霧的世界”。其實“那不是霧,而是什麽東西在那裏發黴腐爛著”。純潔而善良的久美子正是在這“腐蝕的結構”中度過的。“雨村與冬子也罷,土器屋與松尾也罷,都是這腐蝕的結構中的一員,盤根錯節地連在一起”,他們互相傾軋著、腐蝕著、毀滅著。這是什麽世界,是什麽人間啊!純潔的久美子不得不懷著悲憤離開了這萬惡的社會。

雨村被害了,土器屋貞彥被殺了,松尾和久美子自殺了,大町中彈身亡了,中橋和冬子被關進了監獄。作者通過這些人的悲劇性結局告訴人們,在這個社會裏,不僅那些心地善良、誠實而富有正義感的下層人民難以生存,就是中小資本家、中小官僚,正義而富有美好理想的科學家也不免成為大政客大資本家升官發財的墊腳石、犧性品。它說明,這個社會對名取龍太郎和本田義和之類的統治階級上層人物來說是天堂,而對被統治階級的人民來說卻是地獄。作為工具的冬子和中橋以殺人兇手名義逮捕歸案,而策劃殺人的真正元兇卻逍遙法外。

這部作品告訴讀者由野心政客和大資本家結合起來支配一切的這個社會結構是黑暗的、腐敗的,正是它在腐蝕著人們的靈魂,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和數不清的悲劇。作者運用邏輯推理的藝術手法,層層揭開了高度物質文明社會的種種黑幕,最後使讀者深刻認識到自由社會並不自由、高度物質文明社會的精神並不文明。

這部作品在情節安排上曲折多變,繁而不亂。由土器屋和雨村一同登山開始,分成兩條線索展開,一頭寫雨村的科研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矛盾,失蹤和尋找過程;一頭寫土器屋大搞美人計,和信和財團明爭暗鬥,被謀殺和破案經過。兩條線又用冬子“替身”之戀的愛情糾葛連接起來。最後又回到故事開頭的雲霧迷漫的深山老峪,以案情真相大白,久美子殉情身亡作為結局,巧妙地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部作品善於刻畫人物形象。有時用工筆畫的手法,精描細繪;有時用寫意手法,抓住特征幾筆勾成。心理刻畫和行動描寫,交替並用。各種人物的鮮明形象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而且尤善於通過對話來刻畫人物。比如“幕後軍師”名取龍太郞和“幕後太上皇”本田義和躲進酒樓,舉杯祝賀“殺婿奪產”的勝利時,僅用三言兩語就把他們那玩弄權術、陰險毒辣的譎詐嘴險,維妙維肖地勾畫出來了。

作者本人是一位登山愛好者,對山景四季變化觀察入微,所描寫的日本阿爾卑斯山嶽風光,婆娑多姿,真實動人,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總之,《腐蝕》不論就其思想性或藝術性來看,都是一部具有鮮明特色的作品。它擺脫了為推理而推理,單純“解迷”、“鬥智”,追求驚險神奇的老框框,重視了小說題材的社會性和現實性。通過典型事件,運用推理手法,層層深入地剖析各個階層的思想行為,抨擊社會的黑暗現象,鞭撻醜惡靈魂,具有強烈的批判現實的精神。。

這部作品所展示的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生活場景,時代氣息十分濃厚。有助於廣大讀者了解當代日本社會情況。

這作品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作者雖然在廣闊的社會生活領域裏、提出“腐蝕的結構”這一關鍵性問題,但沒有指出解決社會矛盾的途經,展現出解決社會矛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