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第三具屍體(第3/4頁)

“能不能認為村岡看到了案犯呢?”

“如果看到案犯……”

“看到案犯為什麽不報警?”

“假設案犯村岡認識,村岡為了蔽護他……”

“即使當時村岡沒看到案犯,但案犯覺得自己被村岡看到了,那結果還不是一樣。”

“看起來目前認為是同一案犯的連續作案還為時過早啊。”

“即使不是同一案犯作的案,是不是也應該認為這兩起案件之間有某種聯系呀?”

“新宿警方大概也是因為懷疑有關聯才和我們聯系的吧。”

搜查總部內各種意見議論紛紛,但大部分看法都涉及到這兩起殺人案之間的關聯性。作為玉川警署,他們剛剛排除了對村岡的懷疑,他就被殺,因此受到很大打擊。村岡被殺完全是預想不到的事情。

4

在新宿警署召開的第一次聯席搜查會議上,從一開始這兩起殺人案有無關聯性就成為了中心議題。

警署署長致詞後,新宿警署的牛尾、玉川警署的棟居分別介紹了初期及截止到目前為止的搜查概況。

“在初期搜查中,未發現和村岡有親密關系的女人。”

新宿警署的報告暗示嫌疑犯有可能是女人。深夜死者能迎進家裏的人最有可能是女人,但是目前沒有發現。隨著搜查工作的進展,也許會發現村岡隱秘的異性關系及人際關系。

“兩個死者都被利刃刺過……”玉川警署方面指出犯罪手法的相似。

根據解剖結果,刺傷傷口的大小,基本上是用同樣的兇器造成的。但北崎頭部的打擊傷,在村岡身上沒有發現。

“我認為還不能說犯罪手法相似……”新宿警署發表了不同看法。

“拿著同一件兇器闖入房間時,偶爾發現北崎身邊有個花瓶,所以就用花瓶打了死者的頭部以防死者反抗,然後用利刃將其刺死。難道不是這樣嗎?”

“傷口形狀相似,不一定使用的就是同一件兇器。”

雖然對兩起案件的關聯性持消極看法的也很多,但最終還是下述看法占了主導地位。

“這兩起殺人案的死者在同一暴力團經營的同一公司中工作,而且是親密的上下級關系,同時第一起殺人案的發現者成了第二起殺人案的受害者,犯罪手法相似這一點決不能忽視。我覺得是不是應該先對這兩起案件中死者共同的人際關系進行調查。”

“說到北崎和村岡共同的人際關系,首先想到的就是公司的人和北崎的老婆。”

“在推定的北崎被殺那段時間內,北崎優子不在現場的證明是成立的。”

“村岡被殺時在不在現場還沒有查。”在村岡被殺案的初期搜查階段並沒有涉及到北崎優子,這次在玉川警署的聯席會議上才被提到。

“明石友行呢?”

“他在不在現場也需要查清。”

“優子和明石在北崎被殺案中,不是基本已被解除懷疑了嗎?我覺得涉嫌北崎案很輕的這兩個人不存在殺害村岡的動機。”

“也許這兩個人和村岡之間隱藏著什麽事。”

“優子和明石在不在現場我們馬上去查。北崎拿著6年前,不,又過了1年,7年前搶劫殺人案的死者丸尾家的鑰匙。是不是村岡和丸尾的關系也應該查一查呀?”有人提出新的意見。

“村岡和丸尾之間能看出有什麽關系嗎?”

“北崎和村岡與公與私關系都非常親密。既然懷疑拿著丸尾家鑰匙的北崎,那和他關系如此親密的村岡與丸尾被殺有什麽關系,不是也可以懷疑嗎?”

“也就是說丸尾被殺案是北崎和村岡共謀作案……”

“丸尾被殺並不能斷定是一個人單獨作案。”

“北崎只是拿著丸尾家的鑰匙。以此就說村岡也與丸尾被殺有關,不是太牽強了嗎?”

“這只是作為一種可能性考慮的。我覺得和北崎關系密切的村岡已經被殺的現在,有必要查明他和丸尾有無關系。”

“假定村岡與丸尾被殺有關,那殺北崎、村岡又是出於什麽動機呢?”

“最有可能是同謀犯中的一個人作的案。”

“你講同謀犯中的一個人,那最少要涉及到三個人。”

“三個同謀犯的可能性不能否定。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即三個同謀犯中的一個必須殺了另外兩個滅口,這就成了非常充分的殺人動機。”

“北崎是5年前進入鉆石娛樂俱樂部工作,在丸尾被殺時,村岡已經是該公司骨幹。北崎得到村岡的關照,只用了5年的時間就升為科長。兩人關系非常親密,以至於被人們稱為村、北幫,但還不能認為村岡7年前就參與了丸尾搶劫殺人案。”

“即使沒參與,如果他知道兇手是誰,大概也要被滅口。”

“假使同謀犯中的一人要殺其他同謀,那理由是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