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 計中之計 04.兇案仍在發生

警方將與死者小青有社會關系的人都逐個排查了一遍。

小青的前夫由於嫌疑最大,關押的時間也最長。由於有不在場證據,最終警方將他釋放了。

還有那個報警的女工,警方也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因為按照偵查的策略來講,出現在案發現場的人都是有嫌疑的人。不然不會憑白無故地出現在案發現場。

雖然這起命案看上去像強奸殺人案,但會不會兇手是女人,為了掩蓋罪證,故意弄出個強奸殺人的假象呢?

這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在破案之初,多幾個問號總歸不是壞事,有助於盡快破案,這種發散性的思維對於偵查也是必要的。

在案件沒有得到徹底查清之前,與死者有關系的每一個人都是犯罪嫌疑人。只是有的嫌疑大,有的嫌疑小而已。

報案的女工顯得很惶恐,本來就經歷了一場可怕的事情,卻還要被警方長時間地問這問那。

有的時候,讓一個人證明幹過什麽事容易,但讓一個人證明沒幹過什麽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報案女工反復地辯解,稱自己只是去上早班,所以起得早了些,這才發現了小青的屍體。她與小青不熟悉,彼此之間沒有什麽交集,她根本沒有殺小青的動機。再說,她也沒有這個膽量和力氣對一個活生生的人痛下殺手。

她是不是故意在裝柔弱,好讓警方相信她並不是兇手?

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天性,往往是對自己有利的才說,對自己不利的就不說。因此,人說的話是最不具有可信度的。今天說這,明天可以說那,現在這樣說,以後可能會那樣說。

所以說,在實踐中經常會出現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證人翻證的情況,犯罪嫌疑人也會出現翻供的情況。

報案女工的話警方也沒有輕信,而是按照她的證言,一一進行了核實。核實的情況是,女工並沒有說假話,她的確沒有作案的現實動機。

這個女工的嫌疑也初步被排除了,那其他的人呢?

被害人小青是一個離異女子,對於小青這樣的離婚女人而言,究竟有沒有其他的人和她有感情糾葛呢?

警方根據這個偵查方向進行了一些調查。

在小青離異後,的確也有人給她介紹過一些對象,但這些對象不是小青不願意,就是對方不願意,總之,小青沒和其他人在談著戀愛。

據調查,也沒有聽廠裏的人說過小青有什麽緋聞,也沒聽說過小青有什麽作風問題。這方面的偵查線索也斷了。

正讓警方郁悶遲遲不能破案的時候,同樣的兇案又發生了。

在另外一個公共廁所,一名婦女被人強奸殺害。只不過這次的屍體發現時間是在深夜,也是由一名深夜進入廁所想要方便的婦女發現的。

警方趕赴第二起命案的案發現場進行調查,同樣根據被害人的社會關系進行了核查,同樣是沒有得到什麽有價值的線索。

因為作案的地點高度類似,都是在廁所,作案的手法一樣,都是強奸殺人。警方懷疑,兩起命案系同一人所為,遂並案偵查。

那個時候沒有DNA技術,也沒有監控和監聽技術,只能靠人海戰術,調查群眾,再用審訊拿下嫌疑人的口供。

而這兩起案件,兇手的作案手法非常大膽,選擇在女廁所這個地方作案。公共廁所人來人往,兇手看來不怕被人發現,顯示出其具有極高的心理素質。

兩案遲遲未破,在往後的日子裏,卻又陸續發生了七八件類似的兇案,都是婦女在廁所裏被人強奸殺害。

為了不引起社會恐慌,警方遂嚴密封鎖消息。彼時雖然不是網絡時代,但這種事情的傳播速度依然是驚人的,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海東市民很多人都知道了這些事情,而且越傳越玄乎。

雖然不想引起社會的恐慌,但消息的封鎖反而加劇了這種社會恐慌。一時間,海東婦女都一度不敢到公共廁所去方便,即使去,也不敢一個人獨自去,時是要結伴前行。

雖然人們的警惕性提高了,但是血案還是不可避免地又發生了。在一處公共廁所,竟然有兩名女子遇害。只不過一人生前遭到了強奸,另一人沒有。看來,兇手的策略是迅速制服其中的一人,然後再性侵另外一人。

連續發生的大案,海東警方一直壓力很大。在那幾年裏,何永安也慢慢地從一名普通警員逐級升職,破獲了大小案件無數,但這一系列廁所強奸殺人案卻始終未破。

由於大眾的警覺性增高,兇案發生的頻率逐年降低,雖然仍不時發生,但間隔時間越來越長,最後,再也沒有發生過。

何永安從一個普通警員幹到公安局局長,這麽多年,對於這起案件一直耿耿於懷。自己再過幾年就要退休了,他想將這懸案了結。他認為蕭雲天是個人才,遂將此案的卷宗移交給了蕭雲天,希望蕭雲天能夠偵破此大案,了結他多年來的一粧夙願。